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弘扬红旗渠精神 扛起如山责任

□杨红玱

沿着红旗渠,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块镶嵌在渠岸上的石板,长约半米、宽约30厘米,上面是村庄的名字,如“石板沟”“东岗村”等,旁边刻着“当年修渠时,为保证质量,刻下的责任碑界”。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责任碑界,将渠道依据各行政村人员数目,分为长短不一的部分,规定了各村所负责那段渠,自修建到后期修补,世世代代的责任。出了问题方便一一对应,进行追责,保证了工程质量。红旗渠修建者把对党和人民、对子孙后代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化成一个个碑界的名字,彰显的是对责任的坚守,使得寿命一般在20年至30年的石渠,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依然固若金汤、滴水不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永在。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这一代人的贡献。

红旗渠这条“生命之河”,1500余公里大大小小干渠、支渠上的一段段责任渠,诠释了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命运和生活,不畏难、不畏苦、不唯私,敢于同命运抗争,誓为人民造福的壮举。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20世纪60年代,10万英雄的林县人民,党员干部有担当、愿负责、重实干,普通群众有追求、肯付出、能团结,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千难万险,奇迹般地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始终不忘将人民的需求和期盼放在首位的初心使命。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制裁,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31岁的年轻书记杨贵带领林县县委,毅然上马引漳入林工程。没现代化设施设备,缺高精尖技术人员,经费拮据,精神短缺,自己烧石灰、制水泥、造炸药,各家各户老少齐上阵,出工出力,自备生产工具,自带干粮、就地支锅、沿路宿营……吃的是粗粮饼子,住的是简易窝棚,拿的是最简陋的工具,就凭一双手、满腔热血,日复一日奋力劳作。县委一班人和修渠群众以“不修成渠不罢休”的意志,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排除万难、一往无前,历时10年,国家投资不到40%,社队投资超过60%,用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创造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开创性工程,设计建造“坝中过渠水、坝上流河水”的空心坝、“槽下走洪水、槽中过渠水、槽上能行车”的渡桥,取得了最终的成功。事实证明,世上从没有一件大事、好事可以轻松顺利完成,但千难万难,一旦下定了决心,一旦有了人民的支持和依靠,一切困难都将不再难。缺水是林县人祖祖辈辈的心头梦魇;引水,是当时林州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林县县委以无私无畏、忍辱负重的信念责任,经过深入讨论和科学论证,毅然决然坚持将红旗渠彻底修好,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勇于发扬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为了后辈不受苦,我们就得先受苦”……红旗渠畔太行崖壁上修渠人留下的誓言依旧鲜艳醒目。当年修渠时住山崖、石庵、石洞,打土窑、搭席棚;工程技术人员在冰天雪地里跋山涉水,饥啃干粮、渴吞冰雪,白天跑一天,晚上计算到深夜;渠首大坝截流时,几十名男女青年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筑成“人墙”抗拒激流;鹰嘴崖渠段,70名强壮劳力腰系绳索,凌空打钎放炮,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崩出渠基;320名青年,用蚂蚁啃骨头精神,连续奋战17个月,凿通“青年洞”隧道。宁愿苦干,也不苦熬;宁愿眼前吃苦也要换来长久幸福。正是夫妻并肩、父子同行、男女老少齐上阵,才换来了改天换地、再造山河的壮举。

坚持弘扬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终身残疾,忍着丧妻之痛查看险情,遇塌方以身殉职。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技术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艰苦奋斗的“五好”施工员路银,除险英雄任羊成,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他们都是千千万万修渠者中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他们不是从“小我”的意义上寻求和感悟精神的皈依和心灵的慰藉,而是从“大我”的意义上承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和使命。用他们的话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吃点苦、出点汗、流点血算得了什么?为了水,就是把一腔热血都洒了也值得,一个人的鲜血和生命,哪有全县人民的水重要和宝贵呀!”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军人生来为战胜,其使命特殊、任务特殊、作用特殊,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造的精神丰碑,就是我们今天乘风破浪的动力之源,新时代军人,唯有把忠诚履行使命,矢志奋斗强军作为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自觉维护核心,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才无愧于人民的重托和时代的担当。尤其是最基层的领导干部,身处第一线,工作头绪多、肩上担子重,必须在其位谋其责,在精准落实上下功夫,立足本级、主动作为,大事大抓、强势推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好红旗渠精神,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示真正直达基层、直达官兵。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