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丹丹
11月29日早晨,气温骤降。凛冽的寒风中,龙安区马投涧镇上下洞村养殖户高龙海将昨夜病死的十几头生猪拖到院子里,依次对准猪脸拍照,然后又拿着尺子量好猪身尺寸,点击了上传按键。
“侯经理,我已经用咱的‘猪脸识别’软件上传了这17头猪的资料,你们那里审一审,有啥问题及时说。”理赔信息上传完成后,高龙海拨通了中国人寿财险安阳市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安阳中支)农险部工作人员侯世杰的电话。
“好的,您放心,我这里马上处理,理赔款下来我打电话通知您。”电话那头,侯世杰说道。
挂了电话,高龙海拿起手机熟练地向记者展示着“国寿I农险”APP上“猪脸识别”的操作流程。“对准每一张猪脸拍1张照片,这头猪的信息就出来了,拿着尺子量一下猪身再拍1张照片,这头猪的重量就出来了,误差很小,厉害吧。”高龙海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套技术,理赔比以前方便多了,不用保险公司来人现场查勘,自己直接上传就能轻松搞定。
记者了解到,近年,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府、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但“猪脸识别”技术却很新颖,并不被大众所熟知。通过不断测试,现在的“猪脸识别”AI创新技术,精准度能达到99.8%,并且在保险理赔运用实践中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理赔、虚假理赔。
侯世杰告诉记者,养殖户只需要通过注册国寿财险的“国寿I农险”APP维护个人相关信息,承保人通过“自助采集”进行养殖场现场照片的拍摄,并使用“生物点数”功能快速确定养殖场养殖数量,便能实现完全线上化投保资料提交、签字确认、缴费和保单生成等投保全流程。理赔时,通过“自助理赔”服务进行死亡标的拍摄,通过“猪脸识别”“测长估重”等新技术就能实现理赔影像等资料的快速收集。
“‘猪脸识别’‘测长估重’这些新技术在农业保险上的运用,不仅大大节约了承保时间,避免因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投保查验标的给养殖场带去疫病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赔付效率,避免了在疫情常态化下由于承保、理赔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现场给养殖户造成脱保和理赔时效长等问题。”侯世杰说。
记者从国寿财险安阳中支了解到,该公司2022年共承保346户,能繁母猪、育肥猪18.07万头,共为养殖户(场)承担风险保障14628.31万元。通过“猪脸识别”“测长估重”等新技术共赔付1.91万头,赔款共计729.59万元。此外,该公司还不断探索农业风险减量管理方式,积极引入“灾害预警+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AI智能应用”等方法,满足乡村振兴多层次、多领域的风险管理延伸服务需求。
“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强化农业保险创新力度,通过创新险种、科技、模式,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高效、快捷的保险保障服务。”国寿财险安阳中支农险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