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安阳县(示范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共建广场” 提升幸福指数

——韩陵镇前马村人居环境整治侧记

张兰云老人在家门口的小菜园里拣花生

□本报记者 郝亚伟 文/图

11月16日,韩陵镇前马村东头一片“零散”土地上,篱笆围起的小菜园里,绿油油的小青菜长势喜人。张兰云老人坐在小菜园里晒着太阳拣花生,脸上满是喜悦。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一片黄土地。“家门前以前是个大坡,晴天尘土多,一到雨天,黄土成了泥水顺着大坡就流到村路上了。”张兰云说,“如今,在市里包村单位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家门前大变样,出门有花园、吃菜有菜园、采摘有果园,你看我的菜种得多好!”

在前马村,像张兰云家这样,门前、门口改建了小菜园、小果园的农户不在少数。变化要从“百家事业单位包百村”工作说起。

今年上半年,市委组织部负责前马村的包村工作。一入村,部分残垣断壁、空心院落萧条的景象就被包村干部看在眼里。包村干部、前马村党支部书记李芳芝和其他村“两委”干部广泛征求民意后,决定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利用废弃旧宅、闲置地等,以“一宅变四园”为契机,开展以“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为主体的“共建广场”建设,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通过党建引领,包村单位和村“两委”铆足劲,让群众幸福感触手可及。

记者看到,在村委会对面,有个方方正正的小菜园,四周围着整齐的篱笆墙,里面的蔬菜生机勃勃。菜园后面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外墙粉刷一新,小院门头也造型别致。“这一片地涉及6户群众,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成了堆放垃圾、农具的闲置地,凌乱不堪。”李芳芝指着小菜园说,“‘百家事业单位包百村’工作开始后,经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协调,这几户群众认识到了改善村容村貌的必要性,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变为主动配合,仅用半个月这里就大变样。”“这里过去夏天苍蝇满天飞,一遇到下雨,就更别提了,又脏又臭。”村民亢海琴说,“如今,杂物被清理后,这里建成了小菜园,大家吃上了放心蔬菜,环境也整洁了。我们心气也顺了,生活质量高了一大截。”

小菜园、小果园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文化广场则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前马村的文化广场也是由垃圾坑、闲置地升级改造后建成的,分为健身区和休闲区两大区域。

经过几个月的治理,前马村共拆除违建4处、残垣断壁13处,新建了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停车场、文化广场等13个“共建广场”。“包村单位的同志们真能干,他们每周都来帮助我们清理杂物搞建设。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村容村貌改善了,我们住着舒服,维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谈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群众交口称赞。

其实,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等只是“百家事业单位包百村”工作带给前马村变化的一个缩影。入驻该村,市委组织部与村“两委”通力合作,积极协调对接多个部门,多次跑前跑后为村里跑项目、争资金,着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市委组织部投入资金完善该村党建综合体,建起了便民服务站、文明实践站等;多方协调资金、商砼等,修建党建示范街,硬化道路1066米,铺设柏油路1777米,更换路缘石2200米、透水砖3510平方米等;协调园林部门进行科学规划,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栽种各类苗木2000余棵……想在先、做在前,市委组织部用真情实意把一件件实事办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在前马村的建设中,市委组织部作为包村单位,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规划,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该村大力支持。如今,前马村干部带头、党员争先、群众参与,形成了奋勇争先的喜人局面。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净、齐、美,这是前马村的真实写照。人居环境整治补齐了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看到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花木兰”的女支书李芳芝倍感欣慰。她说,下一步,前马村将继续把“五星”支部创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提升群众幸福感,并结合村庄实际和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径,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