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抗美援朝老兵梁汉臣回忆峥嵘岁月——

“军功章是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一线见闻·基层行)

梁汉臣家成了爱国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李 慧 文/图

72年前的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与军队并肩作战。他们不畏牺牲、不辱使命,历时近3年时间,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诗篇,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如今,昔日那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都已近期颐。忆往昔,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梁汉臣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里自己亲历的战斗故事。

随部队入朝参战

1930年7月,梁汉臣出生在安阳市梁邵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从小聪明好学,父母竭尽全力让他断断续续上了4年私塾。1946年,他进入初中学习,由于从小只接触过四书五经等,英语、地理等现代课程对他而言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仅靠着一盏小煤油灯刻苦学习,他不仅赶上了其他同学,还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安阳高级中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中时候,我参加了一场演讲会,后来才知道演讲会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以锻炼口才的名义举行的。在那场演讲会上我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心里种下了一颗炙热的革命种子,也萌发了要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想法。”梁汉臣说。那时候,作为一名学生,他只有更加刻苦学习,以求日后能以所学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情。后来,他如愿前往开封进入中原大学继续学习。

1949年6月24日,怀揣报国理想的梁汉臣报考了四野的青年干部学校。“通过考核,我进入青年干部学校。”梁汉臣说,“学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炮二师教导大队观测队。”1950年,因响应党中央“国防要现代化、军队要学文化”的号召,他被调至炮29团7连担任文化教员。本以为这辈子只能以文报国,谁料,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同年10月底,梁汉臣所在的部队开赴东北本溪,随时准备支援朝鲜。

那一年,梁汉臣只有20岁。奔赴战场时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抗日战争我没有为国家出力,这一次我一定尽自己所能,不负国家和人民。”虽已年迈,但梁汉臣说出这句话时仍字字铿锵。

初入战场就荣立战功

“竹板一打响连天,我把英雄阵地谈一谈,我们的阵地坚无比,古今中外数第一;我们的弹药实在多,送给鬼子当饽饽;爆破筒,三尺长,送给鬼子当干粮……”在一段让梁汉臣印象深刻的快板中,老人的思绪渐渐回到了朝鲜战场。

梁汉臣入朝的首战是云山保卫战。他所在的炮二师二十九团占领阵地后,遭到敌机空袭。紧急撤退时,连长命他负责管理炮弹。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梁汉臣一刻不敢松懈。战场上危机四伏,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眼看着身边的战友负伤、牺牲,梁汉臣虽然痛苦却不曾退缩。

1951年,敌人发动秋季攻势,梁汉臣所在的连队奉命进行阻击。“我们和美军武器差距很大,又没有制空权,因此,我们的武器都非常宝贵,每门火炮都必须有掩体。”梁汉臣说。为了保护好火炮,他和战友连续几天在阵地构筑工事。可谁知道刚把工事修好,一声命令立即转移。就在转移不久,原阵地就落下了敌人的炮弹。为了鼓舞士气,梁汉臣重复着指导员提出的口号——“宁肯累死不叫敌炮打死”。

1953年春,梁汉臣调到高炮连任副排长。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他和战友击落击伤敌机18架,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通报全军的表扬,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我们的阵地位于五圣山附近,海拔1070米,是敌我必争之地。到达阵地后,敌炮兵校正机就一直来往于战线上空我方一侧。征得连长同意,我吹响射击哨,高射炮发射出的炮弹在空中炸起朵朵黑烟,敌炮兵校正机疯狂逃窜,虽然没有击落敌机,但对方也始终找不到我军的准确位置,确保了战斗中我连人员的安全。”梁汉臣说。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战役中,他们和敌军几乎每天都有对空作战任务。

“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一个特别晴朗的日子。4架敌机投弹扫射,一架敌机被我军炮火击中,敌机很快调整编队掩护着火飞机企图飞越火线。在经过我方阵地时,我抓住时机下令开火射击,敌机像断了线的风筝摔落在我们连阵地附近。这时,连长和指导员抓住时机下令开火,再次击落一架敌机,其余敌机落荒而逃。”梁汉臣说。

随后,敌军很快进行报复,30多架飞机盘旋在我方阵地上空。天逐渐黑了下来,敌机只能在高空胡乱扫射,炮弹落在战友身边,一些树木应声折断,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在朝鲜3年多,梁汉臣参加了云山保卫战、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他和战友与敌人斗智斗勇,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

抗美援朝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1954年,梁汉臣跟随部队奉调回国,到原军委炮兵第一文化速成中学任文化教员,后于1956年5月转业回乡,到市原化纤纺织厂工作至离休。

在梁汉臣家里,参军证和在朝立功证书被放置在相框中悬挂在墙上。尽管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朝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记忆却从不曾淡去,已深深烙印在梁汉臣的生命里,永远熠熠闪光……

每有客人来访,梁汉臣都会拿 出军功章和纪念章,给大家讲起那段令人难忘的往事……现在,他家成了爱国教育基地。他说,能够参加抗美援朝是他一辈子最光荣的事,而一枚枚军功章和纪念章是祖国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

如今,梁汉臣的日子过得很幸福。和年轻时一样,他仍旧酷爱学习,勤于思考,把读书、看报、练字作为每天的必备功课。闲暇时,他还不忘继续学习英语,把自己在朝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多年来,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红色革命故事,他坚持义务为机关、企业、学校讲党课,用自己的战斗经历,告诉大家应该如何珍惜自己的年轻时光;用自己的军人情怀,告诉大家脱下军装应该如何保持军人素养;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大家如何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我今年93岁了,身体没什么大毛病,生活得很好,国家还给了我这么多荣誉,看到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我觉得这辈子没有辜负年华,因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我义无反顾完成了使命。今后,我将依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时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说罢,梁汉臣含泪再次唱起了出征前志愿军战士常唱的那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