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郁林英:和老百姓一起奔富路(推动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刘剑昆 郭 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说,“报告中一共提到了100多次‘人民’,我相信心中装着人民就一定能干成大事儿!”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样讲。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句话说到了郁林英的心坎里,和老百姓一起奔赴富裕路正是她今后的工作目标。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走出人民大会堂,来自河南代表团的5位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拍下了一张合影。5位村党支部书记中有老中青三代党员,虽然年龄不同,但有着同样的初心和共同的梦。郁林英说:“我和其他几名村党支部书记约定好,回去一起加油干,带领大家奔赴富裕路。”

黄华镇庙荒村曾经是出了名的穷山村,10年前村里仅剩80多名留守人员,村集体经济也是一穷二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庙荒村在各级党组织的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更是踏着乡村振兴的节拍铿锵前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红旗渠畔的明星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10年前,郁林英抱着守护家乡的信念走上岗位。10年来,她和乡亲们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幸福庙荒的梦想,她的能力也通过基层实践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是什么让庙荒不荒?是党的好政策落地生根,是干群一心谋发展。“红旗渠是一寸一寸修出来的,共同富裕也要靠一点一点的工作来推进。”郁林英有信心、底气足,党的二十大报告绘制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乡亲们一定可以共同奔赴富裕路。

基层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郁林英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和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有两句话我格外关注,一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句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郁林英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头等大事。

从北京回来后,郁林英挑灯夜战,反复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写了整整两本笔记本。她说:“我吃透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咱老百姓的语言给乡亲们传达好,让大家都能知道党的好政策。”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郁林英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新打算:“回到工作岗位,我要原原本本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一线、带到基层、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履职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奋力奔跑,不断探索创新,让庙荒村成为本村人不愿走、外地人留得住的美丽村庄。”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