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果园里 非法挂网捕鸟现象不见了

□本报记者 侯沛丽

通讯员 郑 茜 李晓亮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又到了丰收的季节。看到前来果园回访的检察官,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的果农徐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的晚蜜桃大丰收,收益很可观,这都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检察院的大力帮助。”

时间追溯到两年前。每到果子成熟季节,鸟类啄食问题就成了果农徐某的一块“心病”。为此,他想过很多办法,绑稻草人、套袋,但鸟类非常聪明,刚开始有效果,后来就不灵了,鸟类啄食果实造成的损失,严重时果园可减产50%。经人介绍,他到乡镇集市上购买了粘网,安装在果园里用于防止鸟类对果树的侵扰。安装粘网后,果园产量明显增加,但是由于网上的洞孔很小,鸟类一旦冲入便很难逃脱,粘网上的死鸟越来越多。2020年12月,徐某因涉嫌非法猎捕和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内黄县森林公安局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移送内黄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内黄县人民检察院受案后,通过查阅卷宗,发现本案尽管涉及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但果农主观上是为了避免农作物遭受鸟类啄食,挽回经济损失。经教育引导,犯罪嫌疑人徐某也愿意主动认罪认罚,配合修复生态环境,主动缴纳了53900元野生动物资源赔偿金,考虑到徐某的犯罪情节较轻,内黄县检察院对徐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案件虽然结束了,但困扰果农的问题依然存在。内黄县作为农业大县,种植蔬菜、瓜果的农民较多,但很多农民对如何防止鸟类啄食、非法驱鸟捕鸟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如何避免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丰收,成为承办检察官思考的问题。为了做好不起诉的“后半篇文章”,该院邀请法院、森林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单位工作人员和律师、大学教授、果农大户等专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解决困扰果农的鸟类啄食问题的办法。参考研讨成果,该院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对法治宣传不到位、市场监管有漏洞、农业服务不完善、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该院新媒体账号开设内检普法大讲堂,组织员额检察官送法进乡村、进田间地头,宣传非法粘网捕鸟的违法后果,并大力提倡果农采用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的普通保护网驱鸟。

今年7月,内黄县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头看”。该院第一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张日亮表示:“通过走访发现,全县果农已普遍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也都采用了套袋、普通保护网等方式防止鸟类啄食,未见有粘网等非法捕鸟工具,我们通过办案推进诉源治理的成效也得到了有效实践和检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