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金融·广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树牢“答卷意识” 当好“金融管家”(洹畔金融·聚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阳实践)

——农发行安阳市分行投放超30亿元贷款力稳经济大盘掠影

□本报记者 王慧敏 通讯员 刘宏轩 杜秀楠

8月23日,记者从农发行安阳市分行获悉,今年1月至7月,农发行安阳市分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31.73亿元,同比多放14.15亿元。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严峻,作为一家国家政策性银行,如何深入贯彻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力促安阳稳住经济大盘?农发行安阳市分行的答案是坚决扛稳抓牢农业政策性银行政治责任,抓住“三个一批”发展机遇,树牢“答卷意识”,保持“赶考状态”,持续引导“低成本、长期限”政策性资金,助力安阳经济建设,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强心剂”。

答好“粮食安全”答卷

坚守主业端稳“中国饭碗”

该行坚持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始终把粮油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基,从稳定区域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粮食供应、稳住经济大盘的高度统筹谋划,立足“粮头食尾”,着力支持企业开展粮食收购业务,解决农产品种与销的问题,紧抓“农头工尾”,推动种植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合发展,1月至7月累计发放粮棉油条线贷款3.73亿元。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整治,已对接林州市6.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滑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放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1193万元,支持内黄县温室大棚项目建设。依托林州市花椒、山楂、核桃、小米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在产业融合方面做文章,发放现代农业园区贷款2162万元支持林州市红旗渠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

答好“有效衔接”答卷

精准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该行深刻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用足用好总行差异化支持政策,保持全行帮扶工作格局总体稳定,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1月至7月共发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贷款4.01亿元。一方面,大力支持重点帮扶县补齐发展短板、夯实产业基础,以信贷支持滑县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对滑县贷款项目实行优先受理、调查、审查、审批,向滑县发放贷款1.96亿元,其中向滑县两家粮食企业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2870万元,审批地方调控粮贷款3.4亿元并已投放4700万元,发放中长期贷款1.12亿元;另一方面,把带动脱贫群众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巩固脱贫质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帮扶作用,向河南省宋都老倔厨食品有限公司发放2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通过就业帮扶方式带动5名贫困人口持续脱贫。

答好“乡村振兴”答卷

全面发力推进城乡融合

今年年初以来,该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持续平衡好城乡融合发展和服务“三农”关系,突出抓好县域补短板专项工作,全力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目标提供金融服务。1月至7月该行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28亿元,其中发放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21.32亿元,支持汤阴县第一中学北校区迁建、林州红旗渠综合教育培训中心、林州建材园、安阳东飞通用航空产业园、内黄县文体图书馆、安阳市游客集散中心、安阳市跃进渠红色教育基地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发放农村路网建设贷款3.62亿元,支持内黄县市政道路建设及城区部分道路综合管网入地工程项目;发放棚改贷款1.17亿元,支持文峰区大棚改安置区项目建设。

答好“生态文明”答卷

探索路径守护青山绿水

该行紧紧依托各县域资源禀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省分行推出的新的信贷业务模式,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不断优化完善融资模式,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引导作用,配合财政资金打好“组合拳”,多渠道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今年年初以来,发放水利建设贷款1.27亿元,有力支持了林州市中型水库确权资产“购置+运营”项目和林州市露水河综合整治PPP项目建设,获批3.9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林州红旗渠生态涵养(林虑河南段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林州市区防洪能力,充分改善林州市水生态环境。

作为安阳本地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安阳市分行将始终当好政府和企业的“金融管家”,依托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快捷的服务效率,在助力乡村振兴、赋能项目建设、稳定经济大盘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源源不断的信贷投放,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深度融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