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倩
2006年,35岁的李连明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成为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银杏派出所前张村警务室的一名“片儿警”,一干就是16年。期间经历了两次公安机构改革,李连明所在的银杏派出所从“有”到“没有”,再到2020年组建新的银杏大街派出所,单位换了一个又一个,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李连明却始终守着前张村警务室,对他来说,那儿就是他的家,而村里和社区里的百姓就是他的亲人。
转出来的“事事通”“活地图”
从部队转业后,李连明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虽然已到中年,但他却仍葆有一颗赤子之心,热心为民服务,调解群众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群众称这个整天忙碌奔波的可爱民警为“小李”。
他说:“我就喜欢转,围着社区转,围着群众转,一天不到社区里转转、看看,不跟群众拉拉家常,我这一天都不踏实。”
16年来,在3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他的足迹无数次遍布每一个角落,因为爱转,辖区内的情况都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辖区各项工作他不仅能做到“一口清”,还是一张“活地图”。辖区有多少人口、多少学校、多少场所、位置在哪里他都如数家珍。
7月25日11时20分,李连明在辖区转时,发现位于文昌大道与东工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二层民房中,有一间办公室悬挂着“XX科技安阳运营中心”的牌子。对辖区“人熟、地熟、事熟”的李连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办公室,于是李连明便走进去查看情况,发现办公室里有两名男子在办公。经询问,两名男子自称经营的业务为代办信用卡、办理POS机,李连明发现两人言语搪塞、形迹可疑,且办公室内放有大量不同公司和单位的公章。经过仔细盘查,两人称这些公章是之前为了帮客户办理信用卡找人刻的假章,用于伪造收入证明时盖章使用。李连明立即将该线索移交给高新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成功侦破了一起伪造印章案。
爱管“闲事”的贴心人、解忧人
李连明到前张村警务室不久,就因为热心肠和乐于助人与居民打成了一片,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凡是解决不了的事情,群众都愿意找他,只要能帮的他都有求必应,因此他的警务室每天都是热热闹闹、人来人往。时间一久,他也渐渐由群众口中亲切的“小李”变成了“老李”。
2020年9月,辖区十余名居民来到警务室,向李连明寻求帮助。原来,李连明辖区一家浴池开业搞活动时,附近的万科小区有很多居民一次性购买了大量澡票。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该浴池一直未能营业。疫情结束后,老板因无力经营将浴池转让于他人,但小区居民手里还有几百张澡票没有使用。万科小区居民找到浴池原老板,但其却不给大家退钱,后来甚至连电话也不接了,无奈之下,只好向李连明求助。
李连明听了群众的遭遇后,看到前来求助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澡票钱虽然不多,但对他们来说都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他立即与前张村治保主任联系,并一起找到浴池原老板沟通协商此事。经过李连明从中协调,浴池原老板很快就把大家手里剩余的澡票钱共1300余元退还给了居民。
3月20日,一位母亲心事重重地来到李连明的警务室,李连明赶忙起身让她坐下来先平复情绪。在聊天中李连明得知,这位母亲家里有3个孩子,大女儿上六年级,因为疫情学校停课,孩子在家养成了网瘾,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后,李连明把母亲和女儿都约到了警务室,心平气和地给女孩儿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来开导女孩儿,用真诚的态度来感化女孩儿,最终女孩儿表示会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照顾好弟弟妹妹,做他们的榜样。母亲的烦恼得以消除,含泪和女儿拥抱在一起。
辖区安全的守门人、守护者
2020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连明主动放弃回老家周口看望已有2年没见面的89岁高龄的老母亲,留在安阳随时待命。大年三十他就开始投入工作,与社区、村干部结合,一个小区、一个楼院、一个单元地排查风险地区返安人员,在一个个潜在风险中摸清一线实情、建立一手台账。短短几天,他的脚步遍布辖区各个街道、小区、村庄,共排查群众3000余人、车辆40余辆,排查出外地返安人员30余人。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李连明牵头组织前张村和小吴村党员及群众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李连明带头捐款1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共募集现金17000元和酒精、消毒水及方便面等价值6000元的防疫物资,为高新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
多年社区工作经历,使李连明养成了遇事总爱多问一句的职业病,这也让他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2019年2月26日,李连明中午下班回家途中,在黄河南路发现一辆装载着液化气的车,随即上前查询,得知车主准备给一个小饭店送气,属于无证非法运输危险易燃易爆物品。李连明当即将车辆查封,收缴液化气600升并将违法嫌疑人拘留。
在社区这一块儿“责任田”上,李连明始终辛勤耕耘,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和谐,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坚守,书写着一颗为民、爱民、利民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