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杏坛随笔

语文课堂上的主题班会

□ 吴银霞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学习演讲词”中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课,被誉为“当代毕昇”的作者王选在这篇文章的结尾说了一句英语“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 ”。我讲课时把这句英语非常流畅地读了出来,并且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这句话的意思,我发现学生的兴致马上来了,我猜是因为语文老师讲英语的缘故吧!最后,我跟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把这句英语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把自己融在“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才能全面体现自我价值。

其实,这个观点我早就给学生讲过,说的是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不干涸的道理。既然讲到这里,何不顺水推舟,再次给学生加深一下集体意识、团队意识。

年级不同,学生的思想也不同。刚入七年级时,学生相对单纯,做事都想着集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来到八年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开始有了主见,独立意识强,有时做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集体意识开始变得淡薄。

“同学们,王选这样的高科技人员、专家并还不孤芳自赏,也不高高在上。他扶持年轻人,和年轻人融为一体,在集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九三学社评——王选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同学们,大家觉得平时我们在学校都有哪些活动需要团队精神?”我乘胜追击问大家。

“篮球赛。运球、传球、投篮,都需要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足球赛。防守、控球、射门,都需要团队精神。”

“拔河比赛,更是团结合作的体现。”

…………

“其实,我感觉平时的学习、生活也需要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如果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学业,关注自己的生活,对其他同学不闻不问,这样整个班级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冷漠,没有热情。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走路会走得快,一群人走路才能走得更远。”学生小君不紧不慢地说。

这时,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发现学生个个表情严肃,若有所思。

我趁热打铁总结:“对。无论名人还是凡人,无论我们身处什么岗位,都需要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因为我们伟大祖国就像一台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只有每个螺丝钉都发挥自己的能量,每个螺丝钉之间团结协作,祖国这台大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所以,班级管理不只是在单独的主题班会上进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样可以收效多多。

(作者单位:滑县高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