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通讯员 炎富玲
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彰显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推进“创文”工作中,铁西路街道文源社区以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确保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8月17日,走进文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只见粉刷一新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张孝老文化宣传展板,“关爱老人 幸福之家”几个大字分外显眼。木质的凉亭、长椅和防水防滑地板连成一体,在苗圃的装点下显得整洁静谧。文源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红霞介绍,日间照料中心今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共筹集资金80余万元,建成了文体活动室、棋牌室、餐厅、书屋、康复室等多个功能区域。不同区域内硬件设施齐全,可满足老年人日常学习、体育锻炼、就餐等多方面需求。
让老年人在学习中跟上时代、融入潮流,是文源社区追求的目标。该社区把老年人理论学习纳入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法治等专题讲座,及时补充、更新书屋所藏图书、期刊,并购置电脑、投影仪、活动器材,和老年人相关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完善。为了让红色教育覆盖老年群体,该社区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到红旗渠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等参观。该社区还积极利用讲党课、举办道德讲堂等形式,邀请老党员为辖区党员干部、群众、未成年人等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主旋律。
赵红霞说:“我们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就是要号召社会关注、关心老年人,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充实、提升自我,提高文明素质。在这样的示范带动下,老年人可以发挥其独特影响力,带动更多人、更多群体行动起来,形成群体效应,从而为‘创文’工作助力添彩。”
走在梅园庄街道钢五区社区,居民楼外观整洁亮眼,小区道路宽阔平坦,LED路灯耸立在路旁,各类公共设施齐全,环顾四周,满目翠绿。说起在这里生活的感受,大概每一位居民都会从心底发出由衷感叹:“俺这儿建得真是不赖!”
“真是不赖”,一句简单的夸赞是对该社区各项工作的充分肯定,而这和钢五区社区实施的社区规范化建设密不可分。今年年初以来,钢五区社区大力实施社区规范化建设,对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在社区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下,该社区建成了便民服务、综治服务、文体活动、卫生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服务、志愿服务等七大中心。在此基础上,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这反过来推动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从而为“创文”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钢五区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经过探索,建立了“1+6+n”工作模式,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6个党支部为单位、多元化社会参与,通过选优配强6个党支部,坚持“把支部建在楼院,让党员带动群众,让群众信赖组织”,建立“支部书记包片区、党小组组长包楼栋、党员包单元”的“红色网格”,形成了党建工作自下而上的服务格局。“目前,社区已实现了‘红色物业’全覆盖,形成了社区党总支引领,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治理格局,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用活用好民主协商议事、人大代表民意收集办理、睦邻议事矛盾纠纷调解等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小区治理。”钢五区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居民在良好的居住环境中收获满满幸福感,也为“创文”工作深耕群众基础。“爱护家园、文明有我”成为每一位居民的自觉意识,正如社区居民朱大爷说的:“社区建得这么漂亮,咱们住户就有一种自豪感。出了社区门,咱代表的就是这个社区,所以一言一行都要讲文明、讲素质。”
殷都区高度重视“创文”工作。自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该区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动员全区力量以更足的工作劲头投身“创文”。殷都区创文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殷都区围绕6大重点场所成立了5个专班工作组和1个分指挥部,各县级领导密集开展实地调研,进行现场办公,对重点场所及周边整治提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专班开展地毯式排查,按照“一周列清单,两周整改见成效,四周主要问题解决、大头落地”的原则加快进度,着力打造满分点位。殷都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主动承担提升任务、加大投入且效果明显的单位予以奖励,另采取社会筹资的方式,确保了必要的改造资金供应。
殷都区创文指挥部每天出一期工作快讯,每天公布整改率排名,每周开展一次现场观摩,把专班工作和乡镇(街道)整改进度直观反映出来,把工作成效展现出来,确保了全区“创文”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对重点点位、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强化统筹、强力督导,确保‘创文’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确保整治提升出效果、出成绩。”殷都区创文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