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创文 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编者按:

最近,我市重点围绕“六个周边”集中开展了不文明行为整治行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实现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过程。只有以创建促提质、以创建惠民生,才能在促进全域环境和城市品质整体提升中,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人为本 城市的主人是人民

□邓 娴

据本报报道,为增加停车位数量,我市对违规占用停车泊位进行专项整治,在文峰南街和文峰北街等处新增夜间停车位,在商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区设置外卖车辆、非机动车专属停车位,施划地下停车位等。多措并举之下,停车位多了起来,市民停车更加便利。

停车难是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停车难带来的乱停车现象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我市采取多项措施,从有限的空间中“挤”出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既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增分,也体现了相关部门从群众需求出发、为民办实事的态度和决心。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从多方面“软硬兼施”,美颜值、提气质,道路宽阔平坦、老旧小区换新颜、休闲广场绿意浓、书香飘万家,城市整体文明素质实现了跃升。去年,我市以全国第三名、全省第一名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持续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我们要把创建工作与全局工作结合起来,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集中力量找差距、补短板、强优势、增内涵,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群众满意,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终极目标。在“创文”的道路上,我们要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比如老旧小区的美化提升、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等,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激发群众热爱这座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永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我们要发挥文明单位的引领作用,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全域创建、全城创建、全员创建的氛围。要发挥好红色社区、“五星”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平台的模范带动效应,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并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理念,让文明照亮城市未来。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追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为了一块牌子,更是为了提升城市文明涵养、促进城市文明提质升级。我们要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使创建工作迸发活力和创造力。

打造标杆 让城市品质再提升

□高 倩

最近,市城市管理局重点围绕社区周边、市场周边、医院周边、学校周边、村镇周边、交通场站周边等“六个周边”,集中整治沿街门店店外经营、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非机动车、机动车违规停放等不文明行为。

此次集中整治的“六个周边”或是群众生活区,或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展示城市形象与城市管理能力的重要窗口,也是长期以来城市治理的重点、难点。相关部门以重点场所及周边环境提升为整治工作切入点,树立了样板标杆,以点带面、提质扩面,带动全域环境和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在以创建促提质、以创建惠民生中,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打造样板标杆,有助于找到差距、促进发展。今年3月,我市开展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工作,对包括人民大道、光明路、长江大道、钢花路等在内的21条城市道路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力打造样板街区。随着百城提质与城市更新深入推进,精品街区越来越多,城市环境大大改观。精品街区整体形象的改观,让更多人在对比中看到了差距,有助于补齐短板弱项,实现城市形象与品质的双提升。

打造样板标杆要注重标准化、多元化。例如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着力培育打造村(社区)、老旧小区、机关单位等各类创卫示范点,通过“抓最差”整治、“抓优秀”表彰、“带中间”提升,开展小区评比活动,进一步推进“创卫”示范点工作。这也提示我们,在城市“创文”工作中,一方面要统一标准,在对标对表中寻找不足,列出清单、明确任务、扎实整改,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领域设置各类示范点,选出最优的与最差的,让其他地方及单位通过对多元化样本的比较,查找问题、学习经验,量化、细化创建工作。

此外,打造样板还需要压紧压实“点位长”责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集中整治+常态化管理”中保持整治效果。前段时间,我市城管部门对一些不合格的五星级门店进行摘牌处理,后又为37家五星级门店授牌。摘牌与授牌中,变化的不仅是五星级门店的数量,更让人看到,要想留住荣誉就要树牢责任意识,把管理工作做细做实,这让沿街门店的管理更为规范、更珍惜荣誉,也激发了更多人配合城市“创文”、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提升人居环境 共建美丽乡村

□高 咪

近期,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的多个乡镇村庄开启“清洁家园”活动,通过整治乱堆乱放、整治乱倒乱扔、整治乱搭乱建,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和清残垣断壁等举措,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村庄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助于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广大村民创建文明辖区、建设美好村庄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农村环境治理面广点多,再加上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在生活垃圾处理、公共厕所日常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要坚持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管理、污水处理缴费制度,完善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创新管理,通过“积分制”“红黑榜”“美丽庭院”等举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改造。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开展“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村庄房前屋后、公共空间等整治提升,将村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分内事”,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还要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先进人物的带头作用。安阳县(示范区)高庄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讲授礼仪、农技等知识,也宣传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典型的感人事迹。口语化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自觉改变行为陋习。我们也可以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画、“明白纸”等,宣传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等创文理念,推动形成由内到外、从环境到乡风的提升,为文明乡村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村民的深切期盼。期待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为村民带来更加宜居的环境、更加幸福的生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