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伟
沿着安阳县(示范区)白璧镇南羊店村后街走200米,就到了初心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防腐木质的初心巷牌坊,接着,巷子两侧一院一景、一园一韵的美丽乡村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
谁能想到,过去的初心巷可是另外一番景象。
巷子里的老住户张路明感慨万千,原来的老巷子住着20余户村民。由于地势较低,每到雨雪天,就会变成“水泥巷”,生活十分不便。邻居陆陆续续地搬走了,整条巷子只剩下了住在南头的张路明和其他3户村民,一座座老院子渐渐变得破落。然而,从去年开始,老巷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璧镇启动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制定了商砼供料政策,南羊店村抓住有利时机,率先硬化了67条背街小巷。村里还对“初心巷”加垫土层,整体抬高了10余厘米,彻底解决了排水难问题。
今年,南羊店村成为白璧镇“一宅变四园”管家认领行动试点村,村“两委”干部决心将空闲院落较多的初心巷改造成“一宅变四园”示范巷。由于措施得力、政策给力,老院子迅速被认领一空。经过近3个月的打造,一个个无人居住的破旧院子先后被改建成了果园、菜园、游园等,老巷子渐渐地又热闹了起来。
小小一隅的改变,对老百姓来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今年4月,从河北省邯郸市回老家定居的南羊店村村民李云先的房子在初心巷,她家的房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如今,整修一新的院墙格外入眼,青砖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谈起现在的生活,李云先非常满足:“原来的巷子是一条土路,生活非常不方便。20年前,我和丈夫去邯郸市打工,就再也不想回来了。今年4月,村干部给我们打电话,说要把我们的破院子进行‘一宅变四园’改造。从没想过,村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环境干净卫生。党的政策好啊!生活在这样的农村,哪里还羡慕城里啊。”
近年,南羊店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抓好党建的着力点和检验党支部战斗力的主战场,集聚各方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从整村推进到亮点提升,实现了乡村蝶变。初心巷这个“一宅变四园”示范巷的变迁成为见证村庄发展的亮点之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群众战。群众脸上的喜悦,折射出村里的发展与变迁。
村民牛连柱、闫玉峰是搬出去的住户。今年,他们与该村村委会签订了托管合同,每年可以得到1000余元的租金。该村村委会将闫玉峰的院子改造成民宿后进行转租。对牛连柱、闫玉峰来说,虽然钱不多,但院子有人打理,省了不少心。牛连柱的院子被分包白璧镇的省总工会第四蹲点工作组组长李良选中,计划打造成村级工会阵地样板。目前,在李良的牵线搭桥下,资金已到位,规划方案已出炉,该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巷子的建设倾注了镇、村两级干部的心血。党员干部初心巷里话初心,从规划、修路到“一宅变四园”改造,白璧镇党委书记张景林多次到村里进行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各类困难。该村“两委”明确专人盯在建设一线,披星戴月、加班加点,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基层党员干部任劳任怨的干劲感动了初心巷里的住户,他们从最开始的观望者渐渐变成了参与者和建设者,把整治人居环境当成了“家务事”。
该村村民张荣国是初心巷的老住户之一,平时长期在外搞装修。他主动承担了初心巷和农具园门牌楼的设计和建设,大大节约了村里的开支。村民张荣生和张保生的旧院子由村里打通后一并改造成了农具园,张荣生不仅没向村里要租地费用,而且在村里号召在外成功人士捐款时,还主动捐款4000元。村委会将改造好的农具园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荣生园”。截至目前,全村收到“一宅变四园”项目捐款资金10万余元。
初心巷改变的虽然是环境,但凝聚的却是人心。谈起建设初心巷的初衷,南羊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玉同表示,初心巷里虽然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但是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通过建设初心巷,不仅把老旧房子改造成“一宅多园”,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乡愁,成为探索农村闲置资源变资产的试验地,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时刻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南羊店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