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滑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牛屯镇:

特色种植“载”农民乘上致富快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游客正在暴庄村的葡萄园采摘葡萄(申海淑 摄)

□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申海淑

8月2日,记者走进牛屯镇暴庄村的葡萄园,但见绿油油的藤蔓生机勃勃,一串串晶莹如玛瑙的葡萄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这儿的葡萄特别甜,环境也特别优美,趁暑假带孩子来采摘、拍照,孩子可高兴了。”游客何惜惜说。

“我种植葡萄七八年了,以前种的都是巨峰葡萄,去年引进了红玫瑰和阳光玫瑰两个新品种。红玫瑰7月开始采摘,阳光玫瑰8月中下旬成熟,刚好满足游客错峰采摘的需求,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葡萄园主人暴济民说。

暴济民介绍,2012年,他试着种植了0.13公顷巨峰葡萄,当年就收入两万元。第二年,他又外出学习了葡萄种植技术,葡萄产量、收入也大幅提升。现在,他的葡萄园种植面积扩大到0.33公顷,采取集种植、采摘、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模式经营,吸引了不少游客。

这边葡萄飘香惹人醉,那边辣椒丰收喜煞人。距葡萄园不远,一望无际的辣椒也已经开始采摘。

“我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的夏作物主要有洋葱、大蒜等,秋作物主要是辣椒。现在,头茬辣椒正在采摘,每天下午6点我们的冷链车会把新采摘的辣椒送往郑州、重庆、四川等地。”种植大户樊国辉说。

暴庄村党支部书记暴进军介绍,暴庄村是廉吏暴方子故里,也是牛屯镇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比较多,村民有种植辣椒、葡萄的习惯,他们就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辣椒、葡萄种植,供游客采摘、购买。

“廉政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网红经常来做网络直播,无形中帮村里做了宣传,提高了各种产业的知名度。我村年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次,去年我们举办了油菜花节,今年又推出暑期辣椒采摘体验活动,周边群众带领孩子前来采摘,既丰富了孩子的暑期生活,也促进了我村的旅游业发展。”暴进军说。

在前街村,正处于第三茬采摘期的金银花依然生机勃勃。“俺村好多村民都种植金银花。金银花一年能采收4茬,我种了十几亩,现在第三茬已快采完,第四茬8月中上旬开始采摘。镇政府经常聘请农业专家来指导,金银花长得非常好,以往每亩收益7000元左右,今年前3茬的亩收入已经超过了8000元,预计每亩总收入能到近万元。”村民郭朝泽乐呵呵地说。

在宋林村,玉米长势正旺,其中几块田地的玉米植株比其他地块明显高出许多,几位村民正在拔草。

“这是人们不常见的黑玉米,营养价值比普通玉米高多了,铁、锌、钙、磷、黑色素等含量都比较高。和玉米地相邻的那块地种的是富硒黑花生,我们采用绿色种植技术,从种植到收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近年,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我流转了500多亩地,种植黑玉米、黑小麦、绿小麦等绿色杂粮,采取‘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生产模式,效益比较可观。”该村禾丰合作社负责人宋德国说。

据了解,牛屯镇有9333.3公顷耕地,近年,该镇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心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合理统筹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业布局,调精、调优、调高农产品结构。

“我镇大力实施‘六大特色’工程,即引导群众发展金银花、尖椒、大蒜、芦笋、杂粮、水果特色种植,其中,金银花种植遍布30多个行政村,面积4950亩,年收益约5000万元;樱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亩,开始进入盛产期;尖椒、大蒜、芦笋等特色农作物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晓光说。

同时,该镇不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电商直播方式,采取“订单+互联网”销售模式线上推介、销售农副产品,拓宽了市场,有效带动了群众稳定增收,实现了生产和销售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让农民从“田里种粮”变成“土里刨金”,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要想提高农业效益必须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今后,我们将按照各村不同的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创新种养模式,以绿色、有机、生态、保健为方向,突出市场导向,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牛屯镇党委书记刘卫闯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