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 璐 通讯员 刘 震)近一段时间,龙安区人民法院认真践行“打官司不求人”承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注重办案质效,一心将司法为民实事办实。
今年6月初,该院诉调对接中心接到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席某和被告孙某等人原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却因24万元钱对簿公堂。最终,在该院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两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去年3月,被告孙某因生意资金周转,先后向原告席某借款共计26万余元。孙某于今年3月中旬还款3.5万元,剩余款项至今未还。席某多次要求孙某归还借款,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脱。之后,席某来到该院诉调对接中心,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维护权益。
负责本案的调解员在与原告、被告联系沟通后,了解到被告因为近几年门店经营不善,无法一次性凑齐所有款项。调解员从友情的角度对双方进行开导,告诉被告要重情守诺,不能因为失信失去友情,又对原告说,朋友一时有难要宽容对待,帮助他渡过难关。调解员又从法律的角度向被告讲述了有关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定,告知其拒不偿还债务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的调解,被告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失诚信,因为借钱和朋友关系闹僵,实属不该。
最终,经过调解,双方各让一步,签订分期还款协议,案款全部结清,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