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汤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引来活水化甘霖(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汤阴县以创业担保贷款助企纾困纪实

□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王玉平

“你们把这么好的政策送上门来,我们就像久旱逢甘霖!感谢政府、感谢县人社局,给我们企业带来这么好的政策和这么暖心的服务,我对企业发展又充满信心了!”6月20日,在收到1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后,汤阴县昌润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保英发自肺腑地一再表示感谢。

据了解,受疫情和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3月以来,昌润针织有限公司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公司发展遭遇瓶颈。汤阴县人社局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企业负责人联系对接,在前期充分沟通调研的基础上,联合邮储银行,为该企业发放了160万元担保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今年年初以来,汤阴县人社部门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助企纾困、稳就业相关文件精神,大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优惠政策,因地制宜推动政策落实见效,真正让惠民政策惠及大众创业人员,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6月底,该县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81万元,扶持171人自主创业,带动896人就业。

多路并进宣传

提高政策知晓率

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县人社局定制政策宣传海报1000份、宣传彩页一万份,专门成立政策宣传小分队,联合邮储银行,深入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商贸中心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宣传,特别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挨门挨户开展“地毯式”走访宣传,上门解读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同时,该局在全县行政村公示栏及中心街区张贴海报,重点针对创业担保贷款“空白村”,开展“清零”专项行动,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局已在298个行政村张贴政策宣传海报,先后走访16个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空白村”,组织集中政策宣讲3场,“地毯式”走访1500家门店。

多元互动,以效率回应民意。县人社局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阵地优势,编写通俗易懂的政策短信息,以村级协管员为基层触角,将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政策通过村级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渠道推送给广大群众;另一方面,专门录制政策宣传小视频,通过“汤阴人社局”微信公众平台、微视频号和“云上汤阴”等平台进行广泛转发推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优惠政策送到群众眼前,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政策家喻户晓。

多措并举推进

提升政策吸引力

降低门槛,突破反担保藩篱。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反担保难的问题,县人社局积极协调,创新举措,在增加国有企业正式员工的基础上,经上级部门同意,反担保门槛一降再降,把全县65岁以下的退休人员纳入反担保人员范围,进一步扩大反担保人员基数,提升群众创业担保贷款的可获得感。

激活潜能,助力村集体经济。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充分发挥农村创业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县人社局结合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邮储银行等部门,以创业担保贷款“百千万亿”惠民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制定创业贷款优惠政策,针对村党支部书记及支(村)委委员申请的创业担保贷款用于创业或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可以免反担保享受无息贷款。其中,村党支部书记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支(村)委委员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7万元。“零门槛”的创业贷款政策,受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拥护,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助力实现产业兴旺。

多点发力落实

扩大政策覆盖面

因材施教,助企纾困优服务。今年年初以来,县人社部门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以助企纾困、稳就业工作为抓手,抽调业务骨干,分赴汤阴县多个小微企业实地查看经营情况,详细了解企业在建设、生产、运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资金服务方案,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质的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今年年初以来,该局已先后为鼎旺食品、双兴线材、心奥食品、博农利生物、浩欣服饰5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00万元。

部门联动,打好惠企组合拳。县人社局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的基础上,立足部门职责,先后通过搭建用工平台、推动技能就业、落实社保减免、化解矛盾纠纷等系列援企稳岗举措,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企业招才引智,助力企业行稳致远,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4588人次,为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51.71万元,引进紧缺人才235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75人。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的优惠政策出台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利好政策告诉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希望那些在创业过程中遭遇资金困难的创业人员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及时解决资金困难,稳渡难关,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稳步发展!”汤阴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学民表示。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