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安阳县(示范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件件小事有人管(一线见闻·基层行)

——看韩陵镇如何创新构建全科网格管理基层治理模式

□本报记者 姜蕴真 实习生 崔烨美

6月23日,又是一个夏季的桑拿天,韩陵镇东梁贡村王保(化名)从地头回来与刚从“五保”户家出来的一级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王合龙碰了个正着。

“王保,最近跟王志(化名)关系咋样?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吧?”王合龙问。“没啥解不开的疙瘩,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没有过不去的事儿。”王保说。

王保与王志是一路之隔的邻居,王保在路西,王志在路东。前几年,王志在家门口沿着路边砌了一道路基墙,但是因为去年7月的强降雨墙体倒塌了。今年1月初,王志拉来石料准备重新砌好这道墙。王保认为王志家的路基墙离道路太近,遂将石块移走,不让重新垒墙,双方发生矛盾并报警。

东梁贡村迅速启动全科网格管理网络,三级网格员、二级网格长村“两委”干部、一级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王合龙层层介入,结合派出所多次进行调解,但两家互不相让。王志表示,如果处理不好就自己垒墙;王保说,要敢垒墙就拼命。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王合龙随即向镇调解委员会申请帮助。韩陵镇专职人民调解员郭建华赶到现场,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情绪激烈,担心邻里纠纷升级成刑事案件,他当即表态:“你们的事我管定了,哪儿也不用去、谁也不用找,不要再吵架、打架,我会全力以赴把你们的事情解决好。”看到自己的事情有人管,两家人放下心理包袱,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郭建华多次现场查看、丈量,并与双方当事人促膝长谈,最终找出了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王保认为对方的路基墙离路面太近,造成自家门口路面变窄,车辆出行不方便,想让对方的路基墙往东退,否则坚决不同意重新垒墙。而王志认为,当初垒墙时对方也没说啥,况且两家隔着一条路,又不碍对方的事,要求村委会做主强行垒墙。

镇、村两级调解员与村网格长、网格员连续4天晚上分组到双方当事人家中,反复讲道理、讲政策,说民法典的相邻权、说和谐社会建设,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六防六促”活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希望双方念着乡里乡亲的情分,互相体谅,换位思考。双方态度有所转变,最终和解,达成调解协议:王志家的路基墙往东退出半米路肩,倒塌部分重新垒墙,其他原样不动。王保不再阻挡。以后村庄整体道路规划时,双方要遵守服从村委会规划。

“这是一起农村常见的邻里纠纷,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多次发生矛盾,随时都有矛盾升级的可能,极有可能形成‘民转刑’案件。通过全科网格管理延伸的‘神经末梢’,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逐级化解矛盾,保证了群众的每一件事有人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韩陵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郭文庆说。

“韩陵镇围绕‘三零创建’和‘双提双知’工作,以‘四治融合’为路径,以‘五个不发生’为底线,结合‘六防六促’活动,进一步深化创新‘三不五到我来管’,在实际工作中,理出了把矛盾调解、信访稳定和人居环境等社会管理服务事项纳入基层治理网的全科网格治理模式,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韩陵’。”韩陵镇党委书记马姝玮说。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韩陵镇共受理各类案件80起,化解74起,余下6起正在化解,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未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