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滑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抱团发展为村集体经济“造血”

——看半坡店镇如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毛 宁

“土地入股不仅旱涝保收,还能参与分红,这种模式我们很欢迎。”6月28日,半坡店镇严庄村村民严书田对记者说。不久前,他在土地入股协议上郑重签了字、按了手印。

“现在各家各户农业生产成本太高,把群众的土地流转过来,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抱团发展,可以节约整体劳动成本,提高整体种植效益,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把群众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增加务工收入,可谓一举多得。”严庄村党支部书记严怀宁说。

严怀宁介绍,严庄村有1670人,耕地190公顷,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村内资源少,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21年,严庄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积极寻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在镇党委直接指导下,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商议,严庄村最终确定了通过发展规模种植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工作思路。

“土地入股保底每亩800元,刨去各种投入后的纯收入,入股群众和村集体四六分成。由于前期谋划、宣传等各项工作做得扎实,村‘两委’号召实行规模种植,一天时间就有38户群众入股土地24.2公顷。”严怀宁说。

土地流转了,群众干什么,尤其是不能出门务工的群众干什么,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问题。严怀宁考虑得很周全,土地入股后,原来是谁的土地,农忙用工就优先用谁,既能收保底租金并参与分红,还能就地就业务工,群众的收入更有保障。

严怀宁初步算了一下,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风险成本,每亩土地年纯收入至少500元,24.2公顷土地的纯收入在18万元以上,给群众分红后,村集体经济增收将超过10万元。

严庄村只是半坡店镇发展规模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试点村之一。

据了解,半坡店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力促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镇党委、镇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帮助试点村解决难题,为各村发展规模种植保驾护航、增添动力。目前,前营村已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采用“承包+入股”的灵活形式,规模种植一整块土地23.9公顷;王林村通过“三清三化”,收回村集体土地14公顷,积极引进外乡镇种粮大户合作发展规模种植,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5万元……规模种植不仅让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使他们加入致富产业链中,让美好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通过共建共享模式,抱团发展种植产业,不仅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将在试点村的基础上,再选择5个至10个村发展规模种植,村集体经济筋骨壮了,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才更有底气。”半坡店镇党委书记冯娟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