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霞 张桢睿 文/图
正值盛夏时节,6月27日,笔者走进安阳县白璧镇南羊店村“一宅变四园”示范街,只见两侧一座座老院子古朴典雅、干净整洁。一路走来,破旧院落改造成的菜园、果园、花园、游园随处可见,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今年年初以来,安阳县白璧镇创新方法,制订了《白璧镇“一宅变四园”管家认领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以南羊店村为试点村进行了大力推进,激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热情,成效显著。
让群众当“主角”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白璧镇进行了充分调研,先后多次召开村党支部书记座谈会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方案》涉及的制度保障、资金筹集、后期管护等进行了明确。
白璧镇坚持“宅权不变、群众自愿”原则,建立了破旧院落整治备案制度;对破旧院落的房屋拆除时,镇、村两级留存影像资料,由评估公司提前进行评估;对于一户一宅的农户,日后因项目建设涉及拆迁时,按照《安阳县拆迁安置补偿办法》标准,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给予补偿安置;对于一户多宅的农户,只进行货币补偿,村委会与群众签订租赁或托管协议,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许多群众自愿变成了招领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村党支部拿出“一宅变四园”初步意见,通过“四议两公开”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期盼什么,镇、村就打造什么,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以管家认领为支点
撬动民智民力
在南羊店村一处菜园内,一畦畦的小油菜、小白菜、茼蒿长得翠绿诱人。管家王芹只正在菜园里浇水,天气炎热,她的额头上冒着一层密密的汗珠,脸上却满是收获的喜悦。
据了解,菜园和果园可由农户本人认领作为管家,如本人无时间耕种管理,可以委托本村的其他近亲属为管家,或由村委会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公开认领。村委会和管家的投资比例为1∶1,管家可以以工代劳。游园和花园管家由老党员、志愿者或村保洁员担任,主要发动在外成功人士和乡贤等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并授予命名权。如南羊店村以捐款人张荣生的名字将农具园命名为荣生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带动效果。截至目前,全村“一宅变四园”项目共收到捐款1.4万元。
南羊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玉同介绍,开展“一宅变四园”管家认领行动以来,村里的老院子变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抢着来认领。截至目前,南羊店村已认领“一宅变四园”18处。为将“一宅变四园”用好管好,南羊店村对管家职责进行了明确,逐园制作了公示牌,由村民进行监督。
南羊店村还把设计建设的主动权交给村民,邀请村里的老木匠、老瓦匠等能工巧匠自己设计、自己建设。他们变废为宝,将旧自行车、破轮胎、旧罐子等变成装饰品,每一处园子都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
“我们村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很多,通过这次‘一宅变四园’改造,许多在外村民表示,几十年来村里一直记着自己,回来后要多为家乡做贡献,对得起家乡的付出。”南羊店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保军感慨地说。
“一宅多园”激发乡村新活力
“一宅变四园”改造伊始,白璧镇倡导各村要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因村施策、一宅一策,变“一宅四园”为“一宅多园”,将大量的闲置资源盘活为资产,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引擎。
“从没想到过,俺家透风漏雨的老房子还能改造成民宿租出去赚钱!”南羊店村村民牛连柱高兴地说。谈起租住民宿的初衷,一名民宿租客说:“我的工作地就在附近,租住在这里比在小区还好,费用低,还能种花种菜,过上了期待的田园生活。”
据了解,南羊店村对具备居住条件的闲置院落打造成民宿后对外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截至目前,已与15户农户签订了托管协议。其他村也在纷纷行动,如白璧镇南街村将一处破旧院落改造成了儿童游乐园,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
截至目前,白璧镇已改造“一宅变四园”158处。每一处“一宅变四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曾经历了热闹、孤寂、破败后,如今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一方小小的院落承载着不同群体的不同梦想,成为群众实现田园梦、归乡梦、致富梦的梦想之园,不仅装饰着美丽乡村,同时也装点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