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荣 文/图
“老师,让我来!”一个声音喊起来。
“我!”“我!”“我!”无数个声音喊起来。
从林州市黄华镇上庄学校五(2)班的教室里传出兴高采烈的叫喊声,引得记者快步走上前一探究竟。
走进教室,记者看到学生正在玩“投字”游戏,就是把当天要学的生字贴在黑板上,老师读到哪个字,学生就用小球去投那个字。用这样的方法识字,难怪学生都争先恐后要一展身手。
发明这个识字方法的人,是班主任李志霞老师。李志霞其貌不扬、衣着朴素、不善言谈,但她身上却有一种魔力。她推崇快乐教学方法,所以她的课堂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李老师备课总是特别花心思,无论学习哪篇课文,她都绝不仅停留在读课文、写生词阶段,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品悟。”黄华镇上庄学校校长成存玉说。
对学生来说,每学一课就像是演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学习《羿射九日》时,学生是力大无穷的后羿,在弯弓搭箭的坚毅里体悟到了后羿为民除害的决心;学习《找春天》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到野外赏美景、闻花香、听鸟鸣,上演了一部春光旖旎的风景大片;学习《风筝》时,师生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尽情享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
这种快乐不仅贯穿于李老师的每一节课,更巧妙地融入到她的班级管理。在她的班级里,调座位是快乐的。因为坐在哪里和不坐在哪里,全凭运气——抓阄决定。在她的班级里,学习是快乐的。因为不仅能学中玩,还能攒积分,积分攒多了可以换购自己想要的特权和礼品,比如座位、奖状、玩具等。在她的班级里,快乐无处不在。春天,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观草、赏花、放风筝;夏天,他们爬树、摘果、捉知了;秋天,他们郊游、野餐、收庄稼;冬天,他们观星、滑冰、堆雪人。
一个快乐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是一个爱心满满的人。李老师爱生如子、诲人不倦是出了名的,如牺牲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自掏腰包在教室设立阅读角,深入学生家里了解其生活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
2011年,通过家访,李老师了解到,班上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她就萌生了举办班级生日会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每3个月举办一次的班级生日会制度。这个制度,李老师已坚持了10年。10年来,无数学生来了又走,但无一例外都记住了温馨快乐的班级生日会。在这一场场的生日会中,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和久违的幸福。
如此快乐的时光不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就连学生家长也赞不绝口。
学生万镒玮的爸爸说:“李老师平时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应该给她颁个最优秀老师奖!”
学生李星瑶妈妈说:“孩子非常喜欢上李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回到家里也经常讲给我们听。我非常羡慕孩子能有一段这么快乐的上学时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李老师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与书为友并爱上读书。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读一本书,她都会想方设法拓展出有趣的活动,如读《我们的身体》时,她跟学生玩“白细胞大战病毒细菌”的游戏;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她跟学生一起搭帐篷、围栅栏、种麦子……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认可了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来了,李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希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阅读,更希望他们从学习和阅读中找到快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采访结束之际,李志霞向记者吐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