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庆龄 文/图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不仅是加快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的重大举措,还是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去年12月28日,我市正式启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北关区残联迅速行动,制订方案,全力打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局“硬仗”。
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区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考取了经络按摩专项能力证书。现在,我当了按摩师,每月收入四五千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立!”6月24日,家住北关区黄家营村的刘志国说。
区残联副理事长赵坤介绍,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增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信心,提高残疾人就业率,6月6日至10日,区残联在安阳市正业学校开展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来自北关区10个街道(镇)的5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市正业学校的老师根据残疾人培训意愿和需求,采取集中授课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就凉拌面、凉皮、风味胡辣汤和油条等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员能够快速掌握。
“区残联第一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残疾人50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帮助残疾人学习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激发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精神,真正做到‘扶残先扶志’,让参训残疾人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赵坤表示。
家住人民大道的李心爱在微信群里看到,区残联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考取相关专业证书还推荐就业。看到这个消息,她立即报了名,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区残联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5天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做美食的技能,并获得了技能证书。”李心爱笑着说。
据悉,区残联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立“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加强分类指导,切实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压实部门责任,强化工作合力,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去年以来,区残联共举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次,培训残疾人71人。
赵坤表示,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将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