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俊军 实习生 张佳婧)6月20日,夏至前一天,北关区新都城幼儿园里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社教老师。他们为幼儿园的萌宝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课,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甲骨文,迎接夏至节气。
课堂上,萌宝排排坐,聚精会神地听社教老师讲解“夏至”二字的演变和夏至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夏日炎炎,小朋友们怎么过夏天?”“夏天都有什么好吃的?”“我吃了好多西瓜!”“妈妈给我买了雪糕!”小朋友们兴奋地和老师互动,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夏日生活。
进入动手制作环节,孩子们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涂一涂、画一画、贴一贴,制作了一张张夏至节气卡片。“这两块是西瓜,这个圆圆的是扇子,这两个字是甲骨文中的‘夏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凑到老师跟前,举着作品向老师介绍。孩子们学得认真、玩得开心,社教老师讲得用心,还和孩子们快乐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甲骨文知识,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甲骨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北关区新都城幼儿园把甲骨文教育融入幼儿教育教学,将甲骨文厚重的文化与艺术元素相结合,做有根、有魂、有文化的学前教育,非常有意义。本次活动是我馆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研学实践课程及‘甲骨文学堂’精品系列课程从博物馆走出来,走进校园,来到孩子们中间,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发展。这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于笑莹说。
北关区新都城幼儿园园长李庆云说:“来自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气‘夏至’文化,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同时,也让甲骨文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播下文字文化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