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武杰
“走,到广场听戏去!”在林州市党校广场,每逢周二和周五下午总是热闹非凡,休闲的市民以及戏曲爱好者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聚集于此,乐享党校广场戏迷演唱团奉上的文化大餐。
6月17日14时30分许,广场一角树荫下人头攒动,大家凝神静气只待好戏鸣锣开场。伴随着鼓点的节拍,演员依次登场,唱腔铿锵有力,声声动人,回味无穷。他们在戏台上的演唱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唱念做打都很到位。台下的观众则是紧盯台上,或屏息听戏,或拿出手机拍摄,掌声、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一个业余的、自发的民间演唱团,为什么如此受市民欢迎?通过现场感受,记者有了答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党校广场戏迷演唱团由喜爱戏曲的退休老同志组建,年长的付石存已83岁,团员对戏曲十分热爱,对唱段里的一招一式都精益求精。这些从各条战线上退休的老同志,利用豫剧、四股弦、越调、快板等形式,歌颂党的功绩,歌颂红旗渠精神,用真心感谢党恩,用真情展现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展示出当代群众积极向上的风采。
党校广场戏迷演唱团最初由退休老干部崔生吉等人筹资于2008年组建,原名为红旗渠精神演唱会,2014年更名为党校广场戏迷演唱团。崔生吉去世后,演出中断,随后在戏迷和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恢复演出,后因种种原因再次中断。为满足戏迷的愿望,退休干部栗仓伏自掏腰包1500元购买设备,每次演出还主动承担50余元费用,使演出得以继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校广场戏迷演唱团得到大批戏迷的支持,使团员增强了信心,积极为群众奉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78岁的戏曲爱好者赵文生出资1.8万余元购置了音响及配套设备,为演出提供了设备保障,让演唱团越办越红火,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和戏迷的喜爱,并送戏到社区、乡村。从2014年至今,该演唱团已为群众带来了700余场优质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