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 昕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如何塑造基层党建的新形象?如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服务水平?如何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让党建成为现实生产力,将党建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阳光大道。
东上庄村位于龙泉镇东部,共有土地120公顷,南有浅山丘陵,北部渠水环绕。这座村庄内,村民院落布局整齐,家家户户门前栽种着绿植,已投入使用的连栋温室大棚、吸引游人驻足的村史文化展览馆、5000平方米的足球场、3.33公顷的金丝黄菊种植基地,还有喷泉广场、农耕文化墙绘……在这里,文明之花落地生根,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近年,我们通过积极打造优质党建阵地,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优中选优发展年轻党员,因地制宜做大做强菊花种植产业,持续发展羊肚菌种植,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去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2.38万元。”6月9日,东上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锋向记者介绍,东上庄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创建“五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支部标准和要求,大力推动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三零”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均得到提升。
善应镇冯家洞村曾经是贫困村,这个资源禀赋并不出众的村庄在党建引领下,立足“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发展高新生态农业,实施退耕还林29.4公顷,种植香椿经济林6.67公顷、核桃经济林13.33公顷,逐步走上了绿色生态、特色发展的致富路子,还先后获得市三级联创“五个好”党支部、安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治理新路子在这里呈现。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 “村子要发展,党组织就是我们的大靠山。” 冯家洞村党支部书记冯保忠说,“我们村总人口655人,共有党员24人,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开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年初以来,冯家洞村党支部委员以上率下,带头进行年度公开承诺,年底接受党员评议;认真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制度,12月前对积分排名前3名的党员在党员大会上通报表扬,对排名后3名的党员由党支部书记进行提醒谈话并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自我剖析;持续优化党员结构,在返乡大学生、各领域优秀村民中择优进行培养,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好后备干部储备工作,通过多项举措创建“支部过硬星”。在此基础上,冯家洞村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坚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团结带领广大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班子稳、人心齐、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欲筑室者,先筑其基。无论是龙泉镇东上庄村还是善应镇冯家洞村,村庄的飞速发展无不是以党建品牌蓄力红色动能,才绘就出乡村振兴“组织合美、生态秀美、产业富美、文化醇美、人才善美”的新画卷。今年,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龙安区对照创建标准5个方面29项逐项分析研判,措施再细化、再提升,确保每一项创建任务都落到实处。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金英介绍:“目前,我区已制订2022年度‘五星’支部创建规划,明确了创星目标。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结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分类施策、树立典型至关重要,必须切实吃透村情,做到‘一村一报告’,制订整顿方案,做到‘一村一方案’。同时,通过召开培训会、交流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浓厚氛围。”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对上级要求和会议精神入脑入心,切实增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龙安区按照“总牵头+分牵头”责任机制推动辖区“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整体工作由区委组织部总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共同牵头推动,具体任务由各牵头单位协调其他责任单位推动,建立“一月一会商、一季度一督导一通报”联席工作机制,分包联系乡镇(街道)的县级领导加强调研指导,亲自参与创建,各单位熟悉创建任务,对创建政策量化标准,制定任务清单,迅速掀起创建高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了让“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龙安区进一步压实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把组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主要内容,进行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时重点述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述“五星”支部创建成效、述针对软弱涣散整顿的硬招和实招;进一步强化考评奖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目前,‘五星’支部创建已成为龙安区开展各项工作的总载体、总抓手,每个村(社区)都立足实际确定了具体的创建任务,党建工作的‘无形要求’正变为‘有形标准’。‘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将赋能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必将更加宽广。”李金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