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长青
四面青山苍翠,路边泉水潺潺。
6月7日,记者走进殷都区许家沟乡下庄村,纵目望去,让人眼前一亮。村北是黑山,南边是南山,往西是塔山,东方是牛卧山,满目松柏如涌。村委会外墙根,清泉咕嘟嘟地冒出来,流向河沟。
“南山见过松鼠、山鸡,野兔动不动冒出草丛。”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中旗带着记者边走边看,“村东有一片湿地,出现过白鹭。我专门数了,一共5只。”
“下庄村自然环境虽然得到改善,但村里的人居环境问题却一直是痛点。”张中旗说。去年以来,该村“两委”痛下决心,以党建为统领,力促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而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发展乡村旅游,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瞧,这是我们村新修的柏油路,多敞亮!”张中旗带着记者步入相磊路下庄段。记者看到,长2.3公里的柏油路如同黑色绸带,穿村而过。施工人员正在施划道路标线,白色的标线一路延伸,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去年‘7·20’暴雨过后,道路变得坑坑洼洼,人走车行颠簸得很。”村民林未霞告诉记者。新修的柏油路让村民舒心,村干部给群众办了一件实事。“修路是大事,质量最重要!”张中旗说,“昨天晚上,道路铺设柏油后,为不影响群众出行,村‘两委’干部齐上阵,加上党员和村民志愿者一起连夜看守道路,清理路面上的杂物,使用洒水车降温,自西向东洒了好几遍。晚上12点,我给施工方打电话,路面清理到位了,明天不影响施划道路标线。”睡了5个小时,张中旗从床上爬起来,喊齐村“两委”干部,和志愿者上街清理道路障碍物、清扫灰尘。“干到9点多才结束,回来大伙儿浑身是汗。”张中旗说。
人居环境整治,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修路之前,该村实施了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以前没有污水管网,刷锅水、洗衣水等生活污水,大家就直接泼到路上。夏天,异味难闻,蚊蝇滋生,村民不堪其苦。”去年9月,张中旗等村“两委”一班人开始建设污水管网。起初,个别村民不理解,他就走家串户,认真细致做工作,让村民充分认识建设污水管网、修缮水毁道路带来的好处,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埋设管道后,许多村民帮着填平路面,夸村里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张中旗说。人心齐,诸事顺。接下来的铺设柏油路、开展背街小巷水泥路“户户通”等工作,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都得以顺利进行。
“要想让群众拥护,村干部就要把实事办到大伙儿的心坎儿上。”张中旗说,“我就是村民的‘大服务员’。”前段时间,他发现村里的57盏路灯损毁。为了节省每盏灯70元的安装费用,他从水冶镇租了一辆升降车,带着村“两委”干部上阵,大伙儿自己动手,安装了新太阳能路灯。如今,每到晚上,路灯把村里的道路照得亮亮堂堂,方便了群众出行,受到群众好评。
“下一步,村里要办的事儿还很多。”张中旗告诉记者,“新修的柏油路路肩要完善,村庄路侧要建花池、砌花墙,增设大垃圾箱,力争使垃圾不落地。另外,我们还要持续开展常态化环境治理,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大提升,我们要一米一米地干、一点一点啃下‘硬骨头’。未来,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不断完善的人居环境,将让村庄更美丽、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