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斐 通讯员 王鑫鹏 徐 爽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在殷都区康馨园一期隔离点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有这样7位“逆光英雄”,自到隔离点的那一刻起便绷紧思想、抓紧学习,牢记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分包工作难点和细节,仅用半天时间便投入了隔离点的工作中。他们就是来自殷都区委组织部的7名同志。
5月24日,该隔离点消杀组组长吴若思和组员张斯原、刘少峰等5名同志刚刚消杀完120个房间,脱下防护服时,现场工作人员都沉默了。全身湿透,汗水顺着手套往下滴,防护服内兜满是汗水……
康馨园一期隔离点是全封闭的。每天晨曦初露,他们就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背上沉重的喷雾器,在隔离区进行全面消杀。厚厚的防护服密不透风,汗水逐步浸湿身体,消杀完毕后,衣服和鞋子全部浸湿。
从5月17日到31日,吴若思、梁晨等5名同志逆行在一线。在他们心里,每一天的工作都像背上的喷雾器一样,沉甸甸的。吴若思说:“不是因为辛劳,而是出于责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5月16日晚接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后,区委组织部的7名青年干部迅速集结,连夜收拾行装,于17日一早进入了康馨园一期隔离点。经过培训,徐爽、秦悦悦两名女同志被分配到核酸组负责核酸信息采集工作,吴若思、梁晨、张斯原、王鑫鹏、刘少峰5名男同志被分配到消杀组,肩负起了整个隔离点的消杀工作。
隔离点的消杀工作主要安排在10时至12时和下午4时30分至6时30分进行,除了日常的隔离区内通道和生活区的消杀外,还要随时对未启用房间和解除隔离人员的房间进行消杀。
负责消杀的5名同志每天身着防护服,肩背喷雾器,按时按点对隔离区和生活区进行全面消杀,牢牢筑起隔离点平稳运转安全线,切实消除病毒传播的一切可能。
消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接手工作后迅速明确了分工,建立起有效工作制度,从进隔离点前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到配药、蓄水,再到对垃圾桶、出仓后的隔离间、道路、下水道等进行消毒消杀,一趟下来往往需要几个小时。
“进去两肩水、出来一身汗”是消杀组工作最真实的写照。面对强大的工作量,消杀组5位组员非但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化身成行家里手,任劳任怨,切实肩负起了隔离点的消杀工作。
5月30日,记者电话采访吴若思时,他说:“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核酸信息采集工作虽然艰巨繁重,但徐爽、秦悦悦两位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每天凌晨3时便早早起床,与病毒赛跑,化身“大白”,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中。面对中高风险返安人员来源地和中转地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她们一进方舱内就必须保持“满弓紧弦”的状态。除了需要严格规范的操作外,她们还要克服强大的心理压力,确保核酸信息采集零失误。
虽然脸上被口罩勒出了印痕,后背僵硬,双腿酸痛,但这些都没有阻止她们前进的脚步,反而使她们逆行更加有力。“再加把劲,一批隔离人员马上就到了”是她们对工作、对隔离群众负责的真情流露……她们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组工干部的担当。
党组织的召唤就是冲锋的号角,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行动指南。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时刻豁出去,区委组织部年轻干部逆风而上,义无反顾投入隔离点的工作中,用辛勤付出筑起疫情防控红色堡垒,以实际行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彰显了组工干部的青春热血和担当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