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伟 通讯员 乔 光 王飞
“以前这里是废弃的坑塘,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现在不一样了,小游园建成了,有花草、有石板路,我们茶余饭后有了休闲的好去处!”5月11日,谈及家门口的变化,高庄镇西小寒村群众满脸笑容。坑塘变游园,村容村貌大变化,这是高庄镇创新实施“1134”工作法、助推乡村“颜值”大提升的缩影。
何为“1134”工作法?高庄镇有关负责人介绍,“1134”即建好一支队伍、绘好一张蓝图、实施三项制度、抓好四件实事,持续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村庄。
建好一支队伍,聚焦组织引领,实施“头雁引领”工程。高庄镇党委抓住农村“两委”换届的契机,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熟悉村情民意、综合能力突出的27名在外成功人士、乡贤担任乡村振兴专职书记。这些乡村振兴专职书记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在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朱家营村乡村振兴专职书记周司友向朱家营村委会捐款5万元,支持村内道路及排水沟的修建,还捐资3万元,购买米、面慰问村内70岁以上的老人。今年春节前夕,我市疫情形势严峻,周司友又给朱家营村捐款捐物价值5万元,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胡官屯村乡村振兴专职书记李庆祥指导胡官屯村“两委”制订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和乡村振兴规划。目前,该村已建成文化广场、体育活动广场、停车场、游园、美丽乡村示范街等,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成为群众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绘好一张蓝图,突出规划引领。高庄镇邀请专家团队对全镇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已完成设计,为高庄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搞好人居环境整治奠定了基础。
实施三项制度,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农村发展。该镇推行镇、村干部包村责任制,每名干部头上都有责任和任务,一包到底,包出成效。该镇推行以奖代补制度,镇政府投资50万元购买清洁车10辆,以奖代补,奖励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推行统筹协调制度,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镇政府各部门,由镇里统一协调,快事快办,一路绿灯。
抓好四件实事,补齐农村短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高庄镇狠抓宣传教育,通过“乡村大喇叭”“农民夜校”“乡村大讲堂”等渠道,多管齐下,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反诈骗、禁毒、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村民整体素质。搞好基础建设,通过争取上级资金、镇政府匹配资金、群众自愿捐助资金等多种方式开展全镇范围内的道路整修,2021年以来共修建镇、村两级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8.7万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十个人居环境示范村、百条人居环境示范路、千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落实工作。评选出胡官屯村、大官庄村、西正寺村等10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和百条人居环境示范街道,评出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123户。抓产业提后劲,抓好全镇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两大命脉。引导西部各村发展租赁、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中部村庄建设标准化厂房,东部村庄发展高效农业。去年,高庄镇2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10”,其中,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1个。产业发展为该镇顺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注入了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