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美美 通讯员 李 伟
今年一季度,我市受新冠肺炎疫情、环保管控升级等因素影响,经济形势面临较大考验。近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中心支行获悉,全市金融战线协同发力、同向共振,第一季度金融运行稳中有进。
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信贷工具,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项贷款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增量、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继续减费让利,支持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合理供给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促进制造业贷款恢复性增长。”人行安阳市中支党委书记、行长高潮表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前,我市金融部门坚持发扬讲责任、敢担当精神,多数机构保持了信贷的稳定增长,为实体经济及时纾难解困,同时也为全市信贷总量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市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7.4%,较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9.2亿元,同比增长14.2%。一季度,全市共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4.3亿元。其中,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0.1亿元,同比增长11%。小微企业授信户数为7043户,同比增长13.8%,其中贷款户数为5933户,占比84.2%,较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此外,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24.3%。
信贷结构更加优化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断发力,县域及涉农贷款增长提速。今年,人行安阳市中支加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力度,并对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积极引导金融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一季度,我市县域共新增各项贷款76.1亿元,占全市增量的53.4%。截至3月末,五县(市)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市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4.7%,农户贷款同比增长23.2%,分别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和两个百分点。
同时,我市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可用资金非常充裕。截至3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33.5亿元,同比增长11.6%,较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排名第六位。一季度,全市新增各项存款281.3亿元,同比多增49.6亿元;全市存贷款余额之和同比增长13.4%。余额存贷比为61.1%,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为50.7%,较上年同期低7.1个百分点。
金融支持持续发力
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涉及民生,是提升全社会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高潮表示,要将支持小微企业作为区域金融发展的长期任务和核心工作。我市金融机构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信贷供给要做到“量增、面扩、质优”,切实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3月末,全市再贷款再贴现余额41.4亿元。推动创新“专项再贷款+风险补偿金+优惠贷款”模式,对运用灾后重建再贷款发放的企业贷款实施3.85%的优惠利率;持续加大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法人金融机构累计为2149家企业的11.7亿元贷款本金办理了延期,共获得激励资金1168.9万元;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692.2万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730.5万元;督促金融机构对灾后重建企业或项目“应贷尽贷快贷”,主动压降贷款利率,持续让利实体经济。2021年7月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共为受灾企业办理续贷、展期、延期还本付息等金额56.9亿元,通过利率下调、费用减免、结算优惠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8592万元。
“全市金融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拓宽信贷覆盖面,优化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满足市场主体有效信贷需求,同时关注新兴产业融资需求,从促进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高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