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满城书香塑匠心

——市总工会深化职工书屋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魏 兰

手里捧着一摞书,胳膊下夹着图纸,5月6日下午,安钢集团高级技师李震廷走出职工书屋。两样物件勾勒出他的生活常态——一边是繁忙火热的车间,一边是清净温馨的书屋。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起重工,成长为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方面的行家里手,全国劳动模范、多项国家专利拥有者李震廷深感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滋养。他说:“以前遇到技术难题,想要找本专业书籍学习很不容易。现在,职工书屋就在身边,查阅资料特别方便,全厂职工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因此高涨。”

职工书屋为李震廷搭建起了进步的阶梯,也让更多职工在工作之余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长的愉悦。

自2006年以来,市总工会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职工书屋覆盖面不断扩大,建设模式不断创新,打通了工会文化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级职工书屋38家、省级职工书屋71家、市级职工书屋171家、县(市)区级职工书屋1372家,辐射职工100余万人,在推动全民阅读进企业、提升职工群众综合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全市百万职工的精神文化家园。

加强阵地建设

强化思想引领

如何彰显新征程中职工书屋的时代价值,推动职工书屋建设创新发展,使职工书屋更好地发挥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组织职工的作用,是市总工会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市总工会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参观、座谈了解、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在职工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新时代职工书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全市各级工会也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引领作用,以职工书屋为载体,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文化沙龙、道德讲堂、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心得交流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活动,营造阅读、学习、交流、创作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职工思想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为企业发展、职工成才奠定思想基础和技术支撑;广泛开展“读书、建功、圆梦”“劳模精神引领我成长”“阅读经典好书、传承工匠精神”等主题读书活动,把发挥职工书屋阵地作用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搭建学习平台

提升职工素质

“这道题选A。”“下面那道题应该选B。”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殷都区环卫事务中心工会的职工书屋内,环卫工人们聚在一起,参与由市总工会与掌阅精选联合举办的“易做的题”线上答题竞赛,大家认真分析每一道题目,齐心协力答题,取得了好成绩。

“除了组织职工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才智,许多单位还立足解决生产经营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职工在书屋开展技术交流和课题攻关研讨,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潜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市总工会以职工书屋为平台,为广大职工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职业素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供了重要条件,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组、知识型职工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此外,全市各级工会还依托职工书屋阵地开展岗位练兵、创新研究、技能比武、学习之星评比等活动,推动涌现出大批读书学习、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发明创新的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书屋多点开花

阅读多元延伸

在内黄县,有一处建在公园里的职工书屋格外受职工群众欢迎。书屋不仅面积大、图书多,还依托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助办证、借书、还书、续借、查询,电子书、期刊、有声资源免费下载,多地域间统借统还。

“劳动公园职工书屋是内黄县第一家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职工书屋,建筑面积160平方米,现有书柜28架、图书9000多册、电子图书1万多册,书屋内还有热水供大家饮用。”内黄县总工会主席鉴洪君介绍,劳动公园职工书屋开放后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闲暇之余,职工们都喜欢到书屋“加油充电”,推动我市职工书屋向综合化、数字化、便利化进一步延伸。

内黄县是全国职工书屋建设的发源地,职工书屋建设工作一直都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市总工会积极推广内黄职工书屋经验,分批分类分层,因地制宜推进职工书屋向深层次发展。如今,全市职工书屋建设实现了从有到精、从单一到综合、从传统向新型、从人工向智能转变,“五位一体”的新型职工书屋已从国有企业走进非公企业,从乡镇(街道)走进村(社区),从办公区走进车间。职工书屋的文化内涵和载体功能不断拓展延伸,阅读条件比较完备、广泛覆盖职工群众的工会读书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眼下,一个个职工书屋在古都大地的企业、车间、街道建设成长,弥漫着知识的芬芳,市总工会也将不断创新和加强职工书屋的建设管理,为广大职工提供更深入、细致、丰富的文化服务,把安阳各级职工书屋打造成书香城市的一道特色风景。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