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斐 通讯员 董中民 文/图
去年,麦播期秋雨不断,文峰区小麦没能适期播种,部分麦田播种过晚,生产形势异常严峻。
文峰区农业农村部门送农技、送政策,广大群众抢农时、抓田管。小麦晚播技术推广、药剂拌种、早春促弱转壮管理,这些措施成效如何?5月2日下午,记者随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工作人员一起到田间地头看个究竟。
人勤地不懒,地勤土生金。在宝莲寺镇刘王坡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只见麦穗齐整,穗大粒多,群体适宜,干净利落。田间麦垄上,宝莲寺镇高级农艺师沈国顺正和该村66岁的种粮户董国庆聊小麦生产。
“去年麦播前,村里免费发了拌种剂,统一拌种防治了地下害虫,我又按要求加大了播量,后来麦苗出得还行。今年一开春,村里又发了4袋农药,还发了明白纸、挂图,让群众趁早管理。今年小麦长得比往年还好,收成比去年只多不少!”董国庆告诉记者,他流转了本村约2.67公顷耕地种植小麦。面对丰收在望的麦田,他信心满满。
据介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制定了《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镇(街道)以“防灾害、促灌浆、提品质、保归仓”为目标,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做到小麦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该镇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病虫害调查,及时掌握小麦病虫害发生动态,指导农户把握防治时机,提高防治效果,同时通过宣传画、明白纸、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加大小麦管理技术宣传力度,提高关键技术知晓率和到位率。目前,该镇已发放小麦管理技术明白纸、宣传画1万多份,开展小麦促弱转壮管理3.5万亩次、水肥管理6.6万亩次。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工作人员董中民介绍,为进一步防控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提高小麦植株抗逆能力,文峰区正在组织实施小麦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一喷三防”项目,通过政府采购小麦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飞防服务,在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时期高效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促进小麦稳产增产。
随着一项项政策和技术措施的落地见效,文峰区像董国庆这样的广大种粮农民心中的丰收梦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