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宋同消)桑村乡贾金德村有1.4公顷林地、坑塘,多年前被分到了村内80余户群众手里,由于常年疏于管理,早已变得荒草、杂树丛生。近日,经过党员、群众代表商议,村里收回了这些土地,经过平整后对外进行发包。
“开始时,有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我们通过持续做思想工作,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获得收益后,一部分发给那80余户群众,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样,荒芜的土地得到利用,产生价值,新老承包户都能增加收入,村集体也有了收入,一举多得。”5月3日,该村党支部书记贾心宁说。
据了解,为全面清理陈年旧账、化解村内矛盾纠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月以来,桑村乡各行政村以“三清三化”集中行动为契机,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分类施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郭马厂村村“两委”干部重点对不合法、不公平、不规范等“三不”问题合同进行整治清理。
“对村里的‘三不’合同,我们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与合同当事人进行了多次谈话,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村集体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元。”郭马厂村党支部书记郭志鹏说。
“自‘三清三化’集中行动开展以来,桑村乡共清理出集体耕地436.3亩、坑塘326.9亩、围堰28.6亩、林地12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三清三化’集中行动,力争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全面盘活农村‘三资’,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抓出实效,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干部作风,凝聚党心、民心,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桑村乡党委书记申亮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