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警惕倒春寒 预防脑卒中

□牛晓波

三月桃花和雪落,寂寞凄清倒春寒。春季是冷暖无常的季节,今天还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翌日就是“料峭春风吹酒醒”。

面对乍暖还寒的春季,卒中高危人群和卒中患者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呢?首先,需要认识到春季和卒中发病率存在正相关性。2008年发表于《stroke》杂志上一篇关于中风登记研究的文章提示:无论传统的危险因素如何,无论中风类别,春季中风发病率最高。国内福建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也有学者发现,无论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春季均易高发。其次,我们要知道导致春季卒中高发的因素都有哪些:1.倒春寒的寒冷可直接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增加。2.寒冷空气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小动脉张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3.寒冷和干燥的天气使血胆固醇水平、C 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偏高,血液成分变化引起血液黏稠,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增加。4.春季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在春季发生率较高,感染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和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缺血性卒中增加。5.春季正是人体肝气最旺盛的时候,有部分居民出现了心烦、气躁、易怒、失眠等不良情绪。春季干燥,血液浓缩等都可能会增加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知道了导致春季卒中高发的因素,我们就可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1.关注天气预报,注意保暖。丘处机养生经典《摄生消息论》中指出:“春三月,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也就是要适当“春捂”。2.根据自身情况,适度锻炼。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次~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等。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进行短时(2分钟~3分钟)身体活动。3.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春季血压波动明显,应该勤监测血压水平,查找血压波动原因,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对于有特殊降压需求的患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颅内大动脉狭窄低灌注等)应及时咨询医生。4.多喝水,补充水分。春季干燥,缺水可致血液浓缩,老年人对口渴的敏感性降低,养成规律性的饮水习惯至关重要。5.开窗通风,避免人群聚集,防治呼吸道感染。感染可以导致脑血管炎性反应,发热则易使机体脱水、血容量不足,从而诱发卒中。6.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压力可导致儿茶酚胺释放,抑制纤溶活性,增加促凝因子的产生,并会增加白细胞的生成和释放,促进炎症和斑块进展,增加了脑梗死风险。正确看待竞争,放慢节奏,适当运动,阅读及听舒缓音乐等均可以减轻压力,必要时可到心理门诊就诊。7.科学膳食,合理营养。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饮食来点粗粮,动物性食物少吃,每天补充奶制品,多吃蔬菜,少放油盐。

春季作为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务必引起我们重视,分析脑卒中春季高发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起守护健康。

牛晓波,副主任医师,安阳市灯塔医院卒中中心执行主任、神经内科二区主任、安阳市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心脑卒中专科联盟委员会常务委员、安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