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林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2月28日 星期

让山城有“爱”无“碍”
——林州市残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 张苗庆

“悦悦(化名),别着急,慢慢走,到妈妈这里来。”脑瘫儿童悦悦在妈妈的鼓励下,一步步向前移动。2月22日,在林州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功能训练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悦悦。

今年5岁的悦悦是反应迟缓脑瘫儿童,经过1年的康复训练,已基本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

“悦悦以前需要大人搀扶着才能上楼梯,现在可以独自扶着扶手上楼梯了,以前不会双脚离地蹦跳,现在可以双脚蹦起来了,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在孩子的康复之路上坚定前行。”悦悦的妈妈韩静(化名)告诉记者。

林州市残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通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等办实事项目,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融入社会大舞台,拥抱幸福美好生活。

“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残联给我家安装了晾衣架,修了坡道,配备了轮椅,还在卫生间安装了扶手,配备了洗澡间防滑垫、沐浴椅,我家宋阳生活起居都方便多了。”姚村镇下陶村李宋阳的妈妈李会英感动地说。

今年15岁的李宋阳肢体一级残疾,因患先天性脑瘫,日常生活由母亲照顾,母子出行非常困难。林州市残联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镇、村专职委员深入李宋阳家中,为他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做到“一户一策”,最大限度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改善他的居家生活状态。

最好的服务莫过于有温度的服务。林州市残联开展办证服务“周边行”活动,残联工作人员和评残医生利用休息日深入林州市各镇偏远村落,把办证服务拓展延伸覆盖至全市有办证需求的残疾人,打通残疾人办证“最后一公里”,把触角延伸到家门口和庭院里,让疑似残疾人办证“零跑腿”。截至目前,林州市残联工作人员已深入19个镇(街道)107个村办理残疾人证178本。

“感谢残联和医生跑这么远的山路来家里给我办证,还给我送来了轮椅,你们真是帮我们大忙了!”坐在新轮椅上的吕太生向上门为他进行评残鉴定的工作人员说。

肢体残疾人吕太生家住临淇镇官岭村,今年64岁,残疾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由于他近两年病情加重,行动不便,到林州市中医院评残鉴定成了家里的大难事。残联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评残医生上门为其进行评残鉴定。

林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所需所盼的托养服务。为有效缓解重度残疾人亲属的照护难题,2021年4月,林州市残联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建立林州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由中标单位河南旺合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投资运营,建设全覆盖托养体系,探索打造了残疾人托养、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和就业“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了无盲点、无空白、无缺项、全覆盖的创新多元托养模式,切实提升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我们采取用心学习、用情办事的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残疾人相结合,充分考虑残疾人和疑似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将暖心服务送到残疾人和疑似残疾人家中,真正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国家的惠残政策。”林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国成说。

在林州市各级共同努力下,2020年,林州市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城市。

2021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林州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