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璐
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文明?项目建设是关键。
2018年,市文物局牵头编制了《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全力推进殷墟遗址博物馆和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2020年6月,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明确由市厅级领导牵头,推进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豫北纱厂改造利用、文旅新城等4个重大专项建设;2021年10月,加快推进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列入《安阳市落实“十大战略”的百条举措》;2022年1月,推进殷墟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写入2022年度省政府工作报告……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目前,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进展如何?何时能够完工并对外开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2020年11月,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9月完成了主体范围考古工作,目前主体建设已进入全面抢工阶段,博物馆陈展大纲、陈展知识文本、数字化展示方案等正在抓紧制定。该项目计划今年年内完成主体施工,2023年建成开馆。”2月22日,在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场,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刘永平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作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工程,总投资10.6亿元的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占地面积17.5 公顷,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商社会生活史展厅、殷墟考古发掘史展厅、文物展厅和精细考古实验室等。“建成后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将集保护、展示、研究等功能于一体,采用世界最前沿技术手段开展考古、保护、展示的研究和实践。无论其将要展示的辉煌灿烂的殷商文明,还是文物数量和丰富程度以及博物馆的管理、研究和宣传教育水平,必将是世界级的。届时,殷墟遗址博物馆不仅将成为研究展示殷墟及甲骨文的国际交流传播平台和国家文化地标,还将成为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刘永平自豪地说。
自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筹建以来,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领导和省、市领导多次实地督导调研项目建设,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建设专班和筹建处例会30余次,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定时、定效”,有力推动项目选址、建筑方案国际招标、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工作落地落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主体建设只是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基础,陈列展览才是这座世界级博物馆的核心和灵魂。刘永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完成近60万字的殷墟遗址博物馆陈展知识文本和陈展脚本初稿,登记拟展文物近8000件(套)。正在筹备的第一次国内专家论证会,将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国内考古学、博物馆学、殷商文化研究等领域专家学者,对陈展大纲的定位和博物馆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拟展文物的修复和复制工作也在加快进行。
数字化是衡量一座博物馆科技化的重要标准。该项目将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对殷墟妇好墓等完整墓葬、出土甲骨文及青铜器等进行全信息展示,打造国内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示范项目。目前,我市正在编制《殷墟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项目方案》,拟作为河南文旅融合智慧化创新工程,以争取更多支持,加快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实施等工作。
“建设世界级的遗址博物馆,对于全方位展示殷墟遗址90多年的考古成果,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在各项建设任务中拼干劲、拼速度、拼质量、拼结果,拼出世界级遗址博物馆的最高品质,确保殷墟遗址博物馆早日建成开馆,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又一亮点工程。”市文物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