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区·龙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2月16日 星期

补齐短板 托住底线(奋进新征程 豫见新气象)
——看文昌大道街道如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 李庆龄

城市加速发展,治理要从精细处入手,唯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文昌大道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心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高精细化水平,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决战决胜的行动,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有力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月9日,记者走进物探大队家属院,只见小区内路面、墙面整洁,停车位规范。该小区居民张大爷表示,从脏乱差的大杂院到面貌一新的新家园,“红色物业”让小区环境变了样,居民也有了精气神。

物探大队家属院的蝶变是文昌大道街道以党建引领提升小区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围绕物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业主自治难、小区综合执法难等小区管理难题,文昌大道街道积极探索“红色物业”、多元共治的新路子。

“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强不强,直接决定着基层治理水平和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高不高。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为宜业宜居龙安建设贡献力量。”文昌大道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冉冉说。

文昌大道街道位于龙安区东北角,辖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2.03万人,总面积9.6平方公里,有31个党组织和899名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和经济社会呈现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

文昌大道街道以打造城市社区党建综合体为抓手,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物探社区提出五维服务党建模式,李七里村提出“党建+321”模式,宗村提出“党建+治村”模式,服务群众、辐射辖区,坚持供给与诉求精准对接,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去年,我们着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飞线’治理、电动自行车上牌等多项工作, 扎实推进‘双创’工作,持续推进物探大队家属院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硬化24条道路,清理900多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张冉冉说。

在去年“7·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文昌大道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动员全体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突击队队员、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组成防汛应急抢险队,压实责任,冲锋一线,确保了辖区群众安全度过汛期。

面对今年年初的疫情,文昌大道街道扛牢政治责任,推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格局,为“无疫社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当天,走在宗村的小路上,处处是绘着文明标语的墙绘,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原来村里环境脏乱差,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参差不齐。我上任后,着力抓党建,让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引导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大家齐心协力,绿化、修路、发展产业、培养家风……经济发展了,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大变化。”说到宗村的改变,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平感慨万千。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凝聚起坚强意志;一个小组就是一块阵地,萌发出不竭动力;一个党员就是一个音符,跳跃着动人旋律。

文昌大道街道紧紧围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思路,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紧锣密鼓,不分昼夜,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组织500余人次清理垃圾120余车近30吨。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托住民生底线,交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张冉冉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