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2月16日 星期

点亮心灵之光
——文峰区(高新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一瞥

□本报记者 韩镔肇

“老师您好,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疫情被封闭在家,孩子们一直哭闹,我感觉自己承受的压力快到极限了。”

“您这是长期封闭导致的情绪焦虑,不用过度担心,在房内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和运动,多和家人联系沟通,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岁末年初,在我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文峰区(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组建心理疏导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通过心理咨询师下沉隔离群互动陪伴、推送抗疫心理微课、提供心理热线等一系列心理援助服务,与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群众屏对屏、心连心,用声音和文字传递爱的力量,有效疏导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困扰,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歼灭战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

手机屏对屏 线上心暖心

“您好,请帮帮我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的快崩溃了!”1月15日傍晚,我市某集中隔离点内,一位女士拨通了工作组的热线电话焦急地说。

“您先别激动,先喝口水把心静下来慢慢说……”温和缓慢的语气、专业的应对术语,正在工作组值班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阳芸尔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刘利霞一边安慰对方,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下谈话内容。

原来,当天下午,来访者王女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刚被送到集中隔离点,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反复哭闹,再加上她对这场疫情的担心、忧虑、未知……种种复杂情绪一时间积聚在一起,导致她心理防线几近崩溃。

在刘利霞一个半小时的耐心疏导下,王女士的情绪逐渐稳定。随后,工作组成员每天和孩子们视频连线讲故事,并指导王女士和孩子们做亲子游戏,两个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环境,王女士的心情也渐渐好转。

“虽然隔着手机屏幕,但他们暖心的安慰和专业的疏导及时化解了我们的心理难题,让我们感到很温馨、很感动。”王女士感激地说。

据了解,文峰区(高新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组成员由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等高校老师,市教育局推荐的心理咨询师,高新区部分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社会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以及志愿者组成,共49人。疫情期间,该工作组先后遴选4批44名成员下沉封控区、管控区19栋居民楼微信群和方舱隔离区、开发区高中隔离区2个微信群进行线上心理援助工作,并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及时发现、化解、疏导居民出现的焦虑、担忧、不安等情绪,同时,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并需要专业帮助的居民开辟单独群空间,为其提供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

暖心小文章 解决大问题

“你们推送的文章我每一篇都看了,对调节心情很有帮助,希望你们能继续留在这里,定期推送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小课程。”2月5日,和园小区业主刘先生在小区微信群里诚恳地挽留几位心理咨询师。

今年疫情期间,工作组组成3个小队,每小队4名心理辅导师,面向封控区居民、隔离人群、一线抗疫工作者等不同群体每天推送针对性心理疏导小文章和视频微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节方法,引导他们心理自助。

“推文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从文章内容的编辑到排版制作,每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斟酌,用心制作,精益求精。发出的每一篇文章和微课程都要起到让更多的人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和调适的目的。”说起每天编发的心理小文章,文峰区(高新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组文章审核组组长姚曙光深有感触地说。

“同志们为了推出好文章,每天都忙到很晚。文章出来递交到我们这里经常是夜里10点多,为了让负责文章编辑的同志休息好,在审核的时候发现不妥的地方我们自己尽可能去修改完善。”负责文章审核的安阳师范学院心理中心负责人王宝玲说,心理文章推送工作实现了引导居民由被动受助到主动自助,积极改善心态,从容面对疫情,学习自我消除烦躁与恐惧心理的目的。

截至1月31日,工作组共推送心理科普文章49篇,原创心理疏导视频8个,受众59459人次,点击量130234人次,个体心理疏导21次,危机干预2例。

“一个月来,在工作组所有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坚定起了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许多人也都学会了自我释压和自我疏导。未来,我们还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继续在线,为保障广大群众健康生活筑牢心理防线,点亮‘心灵之光’。”文峰区(高新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组负责人韩雪表示。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