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2月16日 星期

记录坚强和感动 传递希望与力量(战疫情 强能力 锻作风 解民忧)
——安阳市新闻战线抗击疫情纪实

□本报记者 郭 敏

2022年年初的安阳,格外惊心动魄。

疫情突袭,每个人不约而同紧张地刷手机、看新闻。

越是形势紧张,新闻越显重要。只有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才能成为稳定社会的“压舱石”。

全市新闻战线紧急启动一级响应,各级领导坐镇指挥,全员取消休假,编辑、记者主动请缨、火速集结,新闻铁军“逆行”冲锋,打响了疫情防控报道攻坚战。

最新数据、最新政策解读、最感人的战“疫”场面、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篇篇文字、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一张张海报,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电视、广播,争分夺秒,全方位立体传播,及时为群众提供防控指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传递希望和力量。

“泪目!破防!我看到了安阳人的坚强”

讲好疫情防控的安阳故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安阳日报社主动担当作为,紧跟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强化统筹谋划、传递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创新表达方式,引导人们理性思考,用来自抗疫一线的感人报道鼓舞斗志,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安阳日报》开设了《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安阳在行动》《战疫情 强能力 锻作风 解民忧》等专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凸显。在报纸头版、安阳网首页,及时转载、转发《河南日报》刊发的《楼阳生到安阳市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坚定必胜信心尽快圈住封死扑灭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王凯在安阳现场指挥调度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采取更严更实更细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报道,及时、准确、高密度发布和解读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让群众详细清楚地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稳定市场价格秩序》《关于暂停人员流动配合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等报道,对疫情期间交通运输、市场供应等情况作了详细解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不力,五起典型问题被通报》等舆论监督报道,让群众看到了各方面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在疫情蔓延、各种情绪化非理性表达泛滥的“非常时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评论以及有深度的理论文章,帮助人们客观理性应对疫情。《安阳日报》在头版连续推出《风雨过后是彩虹》等12篇评论员文章,评论字字有力,句句暖心。

一大批专题报道、动态报道、评论被不断“刷屏”。网友纷纷评论:“泪目!破防!我看到了安阳人的坚强!”“感谢有你们!河南加油,安阳加油!”

由于连续多日确诊病例数全国第一,安阳也牵动着全省、全国人民的心。安阳疫情情况怎样?全市上下抗击疫情的进展如何?一时间,省媒、央媒的目光聚焦安阳。因为疫情防控,央媒、省媒记者起初无法来安报道,安阳广播电视台外宣部主任靳开颜的电话便成了对接上级多家媒体的“热线电话”,沟通选题、提供素材、对接相关部门……据不完全统计,1月9日至1月24日,安阳广电外宣部共在上级台广播电视新媒体多平台发稿170篇。其中,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中国新闻》等栏目发稿19篇。

出发!战“疫”一线就是主战场

早在战斗初始,新闻人已就位。

1月8日上午,获悉安阳出现两例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安阳日报社、安阳广播电视台火速派出记者赶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园小区采访。

随着疫情严重,一路路记者带着设备开始奔赴一线。“出发,去汤阴!”“出发,去内黄!”“出发,去隔离点!”“争分夺秒,我们必须赶到现场”……在与病毒赛跑的这场战役中,新闻记者比平日里更加坚定勇敢,抢速度、冲前线,无人后退。

疫情就是命令!记者麻翛然背着相机、无人机等沉重的设备,先后跑遍了汤阴育才中学师生隔离点、市五院、流调中心、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安康驿站隔离点等地。为了拍摄常常顾不上吃口热饭,拿两个面包就转头奔赴下一个场地。在寒风中操作无人机不能戴手套,他的手冻僵了,就使劲搓一搓,接着拍,镜头却丝毫没有抖动。为了拍出警察和志愿者雪中值守的最佳画面,他连续蹲守,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雪人”。

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驻守值班期间,安阳日报社记者韩镔肇每天第一时间收集疫情防控最新消息和政策措施,撰写稿件,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时,最晚的一次到凌晨5时才定稿。由于交通管控,出行受限,安阳日报社记者张楠、贾培等轮流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日夜值守,参加重要会议采访,确保有任务随时出发。在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安阳日报社记者张俊军一边拍摄照片,一边随机采访,还协助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一起维持秩序。核酸检测实验室、采集点、新闻发布会现场都留下了他采访的身影。

战“疫”一线就是主战场。安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魏海涛多次跟随国家联防联控工作组深入汤阴县、文峰区的各个封控区、管控区采访,最多时一天采制6条新闻。作为安阳广播电视台殷都记者站站长,记者蔡建科勇挑重担、闻令而动,连续10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办公室,采写新闻、编辑画面,经常加班至深夜,及时向社会展示了殷都区疫情防控的工作动态。因为采访对象确诊,记者李玉佳、代莎被隔离,两人在身体、心理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连续制作7期《一线记者的隔离日志》,在新媒体上观看量达到70万人次。

记者们冲锋在前,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家庭困难放在一边,主动请缨,忘我工作;编辑们在报社里夜以继日,兢兢业业,每天精编细核稿件直至每一篇稿件准确无误发布。编辑部主任王涛从疫情暴发开始,就开始了策划、筛选、调配、编辑、签发稿件连轴转工作,每天处理稿件50余篇,天天工作到凌晨。

速发!第一时间确保权威发布

1月8日13时11分,“安阳融媒”微信公众号发布《截至2022年1月8日安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一文迅速引起关注,阅读量很快突破140万人次。

从这篇文章的发布开始,安阳市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部主任李中华和他的小伙伴们再次秒变作战模式,急促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办公大厅此起彼伏。

“稿件马上就到,各平台就位!”

“各平台速发!速发!反馈链接!”

…………

随着一条条指令传达,编辑、校对、审核各环节无缝对接,确保精准发布。

有了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作战的经验,编辑们在此轮疫情之初就做好了加班准备,即使被隔离在家,也没有一人掉队。他们深知发布内容会比平日翻上几番,主动克服种种困难,加班连轴转毫无怨言。他们手机不敢离手,就怕晚一分钟看到重要信息或者指令。

“全市的疫情数据、确诊人员近期活动轨迹、管控政策、通知公告,这些消息太重要了,能早一分钟告知市民,就绝不拖一秒钟。”李中华说。

疫情宅家的市民在家刷手机,短视频内容也必不可少。视频部编辑除了以视频形式及时发布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外,重点围绕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下沉干部、志愿者、热心商家等群体制作编发了大量视频产品,宣传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典型事迹和各种暖心故事。从1月8日起至2月3日,安阳融媒共发布疫情防控短视频1115条。

一批爆款作品赢得网友大量点赞。短视频《老师隔空比心,喊话被隔离学生: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在微信视频号上阅读量1097.2万人次,点赞量27.2万人次,抖音上阅读量383.5万人次,点赞量12.3万人次。视频编辑徐璐说:“当时是一边哭一边编辑,满怀着对这个老师的崇敬之情和对隔离中的孩子们的祈祷。”此条视频也被人民网等媒体纷纷转发。

《华山向您通报安阳疫情防控最新动态》阅读量达231.6万人次;《安阳市区信号灯目前正常运行!》阅读量达219.4万人次;《孩子,你已经赢了!安阳一名学生在救护车上学习的视频,鼓舞无数人心,相信我们定能战胜疫情!》阅读量达179.7万人次……一个又一个阅读量超百万的作品讲述了一线的感人故事,激励着安阳广大市民群众,也激励着新闻人守岗尽责。

安阳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部记者江源被隔离在家,她拍摄视频并发给同事,团队制作发布系列作品《茳茳的隔离日记》,收获许多好评,被人民网、人民看点、新华网、光明网、北青网、新浪网等全国多家媒体关注并转发。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走过严寒,穿越风雪,我们迎来了破冰的初春,从磨难中站起来,从伤痛中走出来,安阳正在恢复往昔的繁华与欢笑。

新闻人,依然在路上。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