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

王可萍肩头的担子轻了


□本报记者 高 扬 李 慧

“多亏党的好政策,及时拉了俺一把!”12月2日上午,安阳县吕村镇王中尚村村民王可萍正在家门口打扫卫生,看到帮扶干部上门了解情况,她热情地把大家领进了院子。

今年60岁的王可萍是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户。几年前,她的儿子车祸去世,儿媳改嫁,老两口带着孙子生活,靠跑运输维持家里的开销,一家人的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可就在去年,王可萍的丈夫突发脑梗住进医院,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虽然出院了,但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偏瘫后的丈夫无法继续自己的生意,王可萍为了照顾他,不得已在村子附近打点零工。

“看病住院已经花了不少钱,老伴儿还需要长期吃药,每个月几百元的药费,再加上孙子一年几千元的学费、生活费,只靠俺一个人打零工和孙子的低保,根本不够用呀!”王可萍说。那时候的她每天愁眉不展,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今年10月的一天,王可萍无意间在村委会门口看到了安阳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宣传海报,随后尝试用手机扫码进行自主申报。没想到,第二天村干部就专程上门找她核查信息。此后,经村“两委”民主评议、村内公示、镇政府审核,11月6日,王可萍一家三口被确认为边缘易致贫户,成为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的直接受益者。

村里为王可萍一家安排了一对一帮扶人,并根据她家的风险类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了5项帮助措施。

“村里帮我们全家办理了低保,给俺老伴儿申请了残疾人鉴定,享受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和慢性病报销政策,帮俺孙子申请了教育补贴,还给俺提供了稳定的公益性岗位。”王可萍感激地说,“村里给俺安排的保洁工作,每月有600元的工资,还方便照顾家。孙子马上成年了,也学着专业技术。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当初最让王可萍头疼的两项大开销就是丈夫的药费和孙子的学费,现在党和政府都帮助解决了,她肩头的担子一下子轻了,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