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浩 通讯员 李新红 李玲玉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连日来,古城安阳大地上,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蓬勃开展,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正得到解决。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发展的关键事、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扎实推进实践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有的放矢效果好
为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向明、措施实、出成效,我市聚焦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
为了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我市先后印发《关于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助力全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标准、细化措施,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做好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实际需求问题1105件。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确保脱贫成果全面巩固、乡村振兴全面发力。中共安阳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以组织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市城市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环境大清扫,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的通知》,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聚焦民生领域实事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上学、就医……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在安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民生无小事”的方式呈现。
察民情访民意,了解群众需求,才能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学、就医、养老等“急难愁盼”的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确定了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补助标准;先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幼儿园13所,推动洹北中学整体迁建,完成市第三中学改建工程;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行动,经过整治,窨井盖的面貌焕然一新,权属单位、窨井用图、编号、联系电话等信息一应俱全,甚至连图案设计都蕴含了安阳的本土文化特色,井盖周边也设置了相应的二维码,方面群众查询、反馈,通过大力实施问题窨井盖整治提升行动,及时维修更换窨井盖9000余个;聚焦“一老一小”办实事主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推进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国庆期间,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启动“干群齐上阵 、抢收保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三秋”助农帮扶“五个一”活动……一系列惠民工程正悄然改变着市容市貌。
实事办实
群众当好“阅卷人”
“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真正将群众的事办实!
“以后,我们拿到新房钥匙时,就能同时拿到房产证了,再也不用担心迟迟办不下来房产证了!”市民邱女士说。今年4月26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联合下发《关于在安阳市城区推行商品房开发项目“交房即发证”工作的通知》,从源头解决办证难问题。“交房即发证”服务改革,是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的便民惠民办实事工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成果,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
我市通过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全面落实“一窗受理”“零跑腿”和“只跑一次”等多项改革措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精细化、接地气的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建成全国地级市智慧政务“样板间”;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出台“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关爱企业家“八大员”、“百舸竞帆”等惠企政策,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硕果。
只有让群众当好民生实事的“出题者”“阅卷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全市上下才能拧成一股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