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10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北京周口店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含洹北商城、后冈遗址)等入选。河南14项入选,入选数量占据第一,妥妥地占据全国考古“C位”,再一次印证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强省”的地位。
从地域分布来看,“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历史底蕴丰厚、素有“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之称的河南与陕西分别有14项和11项入选,河北、山东、湖北各有6项入选,山西有5项入选,北京、浙江、江西、湖南、甘肃各有4项入选。
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33项入选,夏商时期10项入选,两周时期15项入选,秦汉时期16项入选,三国至隋唐时期9项入选,辽宋金元时期9项入选,明清时期3项入选。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100个入选项目中。
从类型上看,既有聚落、城址、陵寝、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矿冶遗址、窑址、沉舰遗址等类型。
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中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活动自2021年5月启动,经过各地文物主管部门审核、专家提名,最终确定321项作为候选项目参与评选。
(《安阳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