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

红旗渠畔幼苗壮

学生在观摩作品(本报记者 刘剑昆 摄)

□本报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刘俊强

绿树掩映的“童心向党路”上,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鲜艳夺目,九位中国知名科学家的汉白玉半身雕像依次排列,每个雕像底座上镌刻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

“一年有四季,春秋有更替。幼苗常浇水,树高成森林。道路分南北,方向分东西。事有对与错,做事有规矩。读书长知识,好书是老师。幼苗成大树,能经风和雨。唱好正气歌,分清是与非。一生走正道,新风吹大地。”10月20日,林州市第九小学“小脚丫”艺术学院合唱团正在“童心向党路”上为家长代表演唱《护苗歌》。

不远处,一个孩子正在小心地清理着雕像身上的些许落叶,整理科学家雕像脖子上被风吹歪的红领巾。

走走“童心向党路”,看看科学家爷爷,已经成为林州市第九小学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每天总得来一趟,不来心里总觉得缺点啥!”路过的三(1)班学生郭家宁有些腼腆地说。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群体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盲目追星、网络沉迷、校园欺凌、不良文化渗透、心理障碍等问题,作为河南省“护苗”工作示范站、河南省“护苗”联盟成员单位,林州市第九小学精心建设“六个一”文化“护苗”阵地群,力争打造校园“护苗”金钟罩。一条“童心向党路”,通过我会认(旗帜)、我会学(红色精神)、我会唱(红色歌曲)、我会讲(红色故事)、我会画(核心价值观)等环节设置,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红色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面国学文化墙,带学生学习国学知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一方“护苗”体验园,设立“护苗”行动应知应会小百科、励志故事、名人名言、植物知识等小展板,融科普教育、游览观赏、读书畅谈为一体,方便孩子对“护苗”行动进行沉浸式体验。一处师生读书长廊,用月度好书推荐、红旗渠畔书香少年评选等激励机制,引导孩子们读正版书、说文明话、做高尚人。一个“小脚丫”大型景观,用一个298平方米的人的左脚造型,告诉孩子们要走正道,立大志。一个乡土文化展厅,集中展示红旗渠精神、林州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激励孩子们争做红旗渠畔好少年。

近年,林州市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护苗”行动为抓手,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大局,突出“一条主线”,构建“三级体系”,做到“N个融入”,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全程参与、全域参与的“护苗”行动新格局。

一条主线,即突出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主线。全市中小学校以“人人会讲红旗渠故事,校校呈现红旗渠元素”为目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托红旗渠精神营地、红旗渠纪念馆等丰厚资源,利用校本课程、队会班会、校园文化等载体,建立校内外一体的红旗渠精神传承常态机制,做到红旗渠元素触手可及、触目可见。

三级体系,即构建村组长(小区长)—街长(楼长)—片长(单元长)“三级体系”。为有效避免“白加黑等于零”“5+2<7”等现象,在发挥家长委员会、小手拉大手作用的基础上,林州市注重激发村(社区)群众积极性,构建“三级体系”,将“护苗”行动下沉一步、深入一层,延伸到每个家庭。

“N个融入”,即融入其他中心工作大局。林州市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将“护苗”行动融入“两个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新时代党建工作、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平安建设和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等其他中心工作大局,一并谋划、统筹推进,形成“护苗”行动场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少年:“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

一渠清波润幼苗,百舸争流育新人。林州市委将带领全市116万人民,继续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用红旗渠精神“壮”幼苗,扎实打好“护苗”行动人民战争,全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红旗渠畔新栋梁!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