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汤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8月4日 星期

齐心战洪魔 协力护家园
——汤阴县抓实抓细灾后自救和生产恢复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宋艳丽

一场洪水肆虐破坏了家园,但并没有摧毁汤阴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意志。灾害过去后,全县紧锣密鼓,一手抓防汛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各方通力合作,争取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岳乡大地上,大家对合力战胜灾情、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全力展开防汛救灾

7月20日以来,汤阴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全县受灾范围涉及10个乡镇,农作物受灾面积37333公顷,成灾30667公顷,绝收8000 公顷,受灾人口38万人。面对强降雨导致的汛情,汤阴县委、县政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严格执行战时工作机制,靠前指挥,科学研判汛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检查河道和防汛工程,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现场办公,到水库、蓄滞洪区等一线指挥;各乡镇主要领导下沉到村,各单位24小时在岗值班,保证上下联络畅通。建立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每小时报告一次汛情信息,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总降雨量、河道水位、内涝、受灾、转移群众等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和相关单位通报,重大问题、突发情况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协调解决。县四个班子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分别到分包乡镇、村指挥防汛工作,对水库、河道、重点防洪工程等部位抢险进行了现场处置。

全县上下干群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组织人员巡查防汛重点水库、河道、防洪工程,对易涝点住户进行走访,动员独居老人离家避险,对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安排网格员上门帮忙收拾物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防汛减灾第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灾情期间,汤阴县因降雨、泄洪等原因转移群众近19.6万人,全县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加快恢复生活秩序

“终于有电了!”7月23日,看着灯光重燃,整个东关生活区的居民欢呼雀跃。

与时间赛跑!汤阴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24小时不间断排水清淤,及时供水、供电、恢复通信……吹响了灾后重建的冲锋号。

迅速排险除患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汤阴县对产生隐患的住房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倒塌房重建,使用大型机械加快道路桥梁清障、修复、重建,全面排查水库、水电站设施安全,抓紧基础设施恢复性建设。县商务局开展商超保供稳价行动,稳住百姓手中菜篮子;县卫健委对临时安置点、公厕、垃圾存放处等重点区域开展灾后卫生消毒;公安部门全力配合,保障社会大局稳定。

全面恢复供水、供电、通公交。汤阴县电业部门出动22支应急队伍对受灾的40条线路进行检修恢复。截至目前,受暴雨影响停电的地区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供电。县城内,供水、供气均恢复正常。公交线路于7月24日中午正式恢复。

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在城镇,志愿者、机关干部等开展暴雨灾后城市清洁行动;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对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进行垃圾清理、淤泥清扫。同时,该县利用环卫车、消防车、园林绿化洒水车等,做好消毒杀毒、灭菌、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安置群众保障生产

在汤阴各地,有一群人,他们忙碌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危险路段,清障清淤、消毒防疫、抢收补种、运送食品……他们身上流淌着汗水,脚上粘满了泥巴,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连日来,汤阴县多部门迅速联动,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深入街道、社区、农村、企业,扎实做好受灾群众的帮扶救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而平稳渡过艰难期,以更大信心迎接新生活。

该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干部下乡帮扶,针对全县43个安置点12182名群众,全面保障物资、疏导群众情绪,妥善安排好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关心关爱特困人员、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该县还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该县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组织县级干部深入分包企业,帮助受灾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克服困难,推动在建项目排除隐患、尽早复工。

针对农业受灾地区,该县调集1200余台抽水泵,开展农田排涝工作。对农业受灾区域分类采取补救措施,对受灾较轻农田进行清淤排涝、筑堤固坡、培土深耕;对绝收田块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启动实施秋作物补种改种,强化农资保障,加强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恢复生产。

天灾难避,人心可聚。汤阴县全体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必胜信念,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精神,与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至防汛救灾保卫战取得最后胜利。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