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镔肇 通讯员 王晓伟
“以前只知道杨贵书记带领林县人民修建了红旗渠,至于老书记个人的情况我并不了解。听了你们的讲解,我才知道老书记‘五同书记’称号的来历!”“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上渠的时候才13岁……”7月17日下午,安阳师范学院志愿服务队在安阳洪河公园开展“回顾历史,数看红旗渠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一名小伙子聆听宣讲后,驻足在宣传展板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叫李友文,林州人,当天,他和家人一起到洪河公园散步。“我一眼就看到了‘27’这个数字,走近一看发现是修渠劳模吴祖太英勇牺牲时的年龄。我今年也27岁,生活幸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要像前辈那样,勇担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感慨地说。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勤劳的林县人民共挖砌了2225万立方米的土石,如果把这些土石堆砌成宽2米、高3米的墙,那么这些墙可以把广州市与哈尔滨市连接起来。”“好厉害!”当听到志愿者介绍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土方工程量的时候,围观的群众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知道当年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你们今天开展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了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现场,一位参加过修渠的宋姓老人深有感触地说。
“道路且长,行则将至。新时代大学生就应该在最美的岁月里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我和队友将继续讲好红旗渠故事,当好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员和传承者,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安阳师范学院志愿服务队队员张文科表示。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暑期,安阳师范学院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特点,搜集有关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的关键“数字信息”,挖掘数字背后的动人故事,经过精心加工整合,做成宣传视频和专题宣传展板,通过线下线上播放和深入公交车、社区、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线下讲解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