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21年5月19日 星期

山海情深 缘起“四有书记”

采访团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采访

□本报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陈煜杭

“山水相连、山海相望,我终于来到了谷文昌35岁之前生长、成长、工作、革命的地方。”5月15日,福建日报社漳州记者站记者苏益纯用手抚摸着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谷文昌家老宅的院墙深情地说。

今年4月21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党百年红色地图连线互访活动”启动,豫京冀吉陕皖鄂闽8省16地进行互访,回望百年党史,寻找不同地点的红色记忆。5月15日至16日,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连线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福建日报社记者一行4人走进“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林州市,追寻谷文昌的足迹,学习谷文昌精神,感受红色文化。

“你从哪里来?太行山知道。你为谁操劳?木麻黄知道。生是一粒种,扎根老百姓。任凭风沙呼啸,一个信仰不倒……”在南湾自然村,这首名为《谁都忘不了》的歌曲为村民和游客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唱响。

“二伯谷文昌出生的地方,原是几间低矮的破石板房。20世纪50年代,露水河上修水库时,老院子拆了,又在村子上面就地取材建起了石头房子,这个屋子就是俺二伯回家探亲时住的地方。”谷文昌侄子谷财义向记者们介绍着谷文昌家老宅的故事,《福建日报》的记者们认真记录着,用相机拍下谷文昌老宅的样貌。

“林州市与东山县山海相连,两地情谊比山高比海深,皆赖‘四有书记’谷文昌。”在相隔500米的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内,讲解员常淑荣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谷文昌的经历。

谷文昌原名谷成栓,1915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乡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林北县第七区区公所干事,第七区副区长、抗日民主政府第七区区长、第十区区长;1948年7月任林县第二区区长、任村区区委书记。1949年2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接受组织委派到福建省东山县工作,先后担任城关区委书记、东山县委书记。刚刚解放的福建省东山县千疮百孔,他在风沙肆虐的东山岛,带领当地人民苦干14年,在194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遍植木麻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兴建水利设施,发展水利、农业,并善待和团结兵灾家属,把昔日荒芜的小岛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绿色家园。

1981年1月,谷文昌病逝于福建省漳州市。谷文昌同志虽然已经去世40年,却仍为东山县的民众深深怀念。当地百姓尊谷文昌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的习俗。每年清明节,东山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络绎不绝,拥至谷文昌墓前,献一捧自己采摘的花草,放一盘自家做的吃食,燃一根他生前最爱抽的香烟,寄托无限缅怀。

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在林州市,人们以太行山走出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干部而感到骄傲,多年来传颂着他的故事,并以多种方式表达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20世纪90年代,石板岩镇在镇区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文昌阁”,并在里面为谷文昌塑了汉白玉塑像。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时常来这里拜祭、纪念,感悟谷文昌的情怀与精神。2019年5月,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开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前来这里聆听谷文昌的故事,感受“四有书记”的忠诚、担当和清廉。

“河南林州是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在这里了解了谷文昌南下之前的革命故事,我深受感动。正因为有一批像他一样的南下干部的耕耘奉献,才推进了漳州发展的脚步。这份连接闽豫两地的精神共鸣跨越山河,永不褪色。”《福建日报》漳州记者站记者杨凌怡在参观完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后感慨道。

为什么林州会走出谷文昌这样有情怀的书记?这是一片被红色基因滋养的沃土,在谷文昌南下后,一连串的奇迹在这里诞生。记者采访团在追根溯源中感受着林州市的变化。

“以前的石板岩镇四周环山,没有一条可行车的路与外界相通,只有条山间羊肠小道。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社员们每天用扁担挑着生活物资翻山越岭服务各个村庄的村民。几十年来,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用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任,用脚板翻山越岭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石板岩扁担精神纪念馆馆长石建宏详细地为福建的记者介绍了扁担精神的由来。

“看着现在的石板岩镇,交通发达,旅游业蓬勃,山乡大变化,市场经济风生水起,难以想象以前这里的艰苦。”《福建日报》视觉新闻部记者吴恩儿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扁担精神纪念馆里的图片,“我要回去慢慢整理,把扁担精神讲给南方的朋友听,让他们通过镜头感受一下谷书记家乡的扁担精神。”

5月16日,《福建日报》的记者一行走进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庙荒村、止方村等地,实地参观,详细了解太行儿女修筑“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事,感受林州城乡的变化,感悟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内核,是林州人民通过汗水浇灌出来的。在参观完红旗渠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后,通过一份份史料和图片,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艰苦环境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来的坚韧精神和坚定信念,也感受到了共产主义信仰引领的重要性,这也是共产党员们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杨凌怡在结束为期两天的活动后,写下了此次林州行的感悟。

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的洪劲坤说:“林州是‘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东海绿洲’东山的奇迹和‘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奇迹是一脉相承的。谷文昌身上体现的精神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更好地弘扬、传承谷文昌精神。”

生命有涯而精神不死,谷文昌精神就像一面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光辉旗帜,闪耀出新的时代光芒。谷文昌同志走过的足迹,花繁叶更茂。不问青山高,不问绿水长,谷文昌精神感召着新时代,幸福荡春潮。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