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本报今日起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下推出《百年风华 出彩安阳》子栏目,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负重托、砥砺前行,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等,全方位展现安阳的发展变化。
□本报记者 魏兰
巍巍太行,悠悠洹水,在这片山与水的交会处,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太行高耸,承载着安阳工人运动的辉煌历史;洹水长流,见证了古都工人阶级的豪迈激情。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从东冠带巷到工人文化宫,从友谊路到工会大楼,市总工会几易其址;从组织职工开展大生产运动到发动职工参与改革,从动员职工建功立业到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峥嵘岁月
凝聚奋起力量
1921年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负责人、共产党员李震瀛来到安阳,于当年11月成立了由72人参加的彰德铁路工人俱乐部。这是安阳由共产党人领导的第一个工人组织。
作为豫北地区工人运动的中心和中原大地工人运动的重要支撑,1923年,彰德铁路工人俱乐部更名为京汉铁路总工会彰德分会。这一年,安阳铁路工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工人们登上机车,拔掉火门,将锅炉放水。一时间,整个车站处于瘫痪状态。罢工遭到残酷镇压,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后安阳工运转入低潮。
随着一位工运领袖的到来,安阳工运再次出现转机。1925年6月10日,回国后被委派到安阳开展工运工作的杨介人和国民党军官徐向前组织安阳各界人士3000余人在高阁寺广场召开声援五卅运动大会,建立了针对上海五卅运动的救援会。
1930年6月21日,豫新纱厂400多名工人在袁林集会,准备成立赤色工会,但因叛徒告密而以失败告终。纱厂工人运动的失败没有动摇六河沟煤矿工人斗争的热情。1932年8月,持续多日的万人大罢工在华北产生了重大影响,最后资本家作出让步,工人的工资才得到提高。
1937年11月,安阳沦陷后日军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激起了安阳同胞的强烈仇恨,多支抗日队伍应运而生。铁路工人组成破坏大队,活跃在豫北铁路沿线,针对敌人的军车进行爆破,阻挠日军资源供应。
此外,为了支援部队对日斗争,多个军工厂在林县、内黄县等抗日根据地建立。通过开展新劳动者运动,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军用武器、服装等产品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斗争。
砥砺前行
谱写改革新曲
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同年9月1日,在安阳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到1951年春,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已建立起直属基层工会51个,邮电、建筑、搬运等产业工会7个,会员达到4000多人。
1951年4月20日,安阳市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东冠带巷工会礼堂召开,安阳市总工会宣告成立。工会成立后,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涌现出一批以魏春山为代表的先进模范。
“三大改造”后,我市工业迅猛发展,兴建了安钢、电厂等一批国有企业,安阳逐步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总工会开始探索企业民主管理道路。随着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厂长、职工评议领导、厂务公开等一系列职代会制度的建立,我市企业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企探索中,开启了企业改制的道路,后来大批工人下岗。为此,市总工会与安阳交通广播电台创办了“下岗工人就业”热线,这是全国工会系统第一条下岗职工再就业热线,被广大职工群众誉为“空中彩桥”,帮助了当时全市8.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最关心的下岗再就业问题。
许多下岗工人经历过彷徨和失意之后,选择依靠自身力量走上创业道路,涌现出以黄存才为代表的创业典型,宏源新钢、方快锅炉等一批民营企业,这些创业典型和民营企业直至现在仍是佼佼者。
再创辉煌
闪耀工运荣光
进入新时代,市总工会踏上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征程。2019年,安阳工会十六大召开,安阳工运历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春风中翻开崭新的篇章。全市各级工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十大行动”、做好服务职工的“十件实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总工会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2018年以来,市总工会共组织专家劳模开展党的百名专家劳模创新理论宣讲3500余场,从2015年开始连续6年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千场演出送基层活动,累计演出8800余场,被中宣部等11部委评为“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劳动》刊物充分发挥职工教育阵地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号子》打造深度引领职工思想的电视专栏,安工惠微信公众号开设了网上职工教育《学“习”大讲堂》《党的创新理论大课堂》栏目。全市共建设各级职工书屋1296个,成为职工学习成才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市总工会始终把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工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推进企业普遍建会、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到产业工会改革,从“六好”工会创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到探索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模式,市总工会发展工会会员近百万人、基层工会组织8171个。“百万职工大比武”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各层次竞赛2330场,参赛职工680余万人次,促进20余万人晋升技术等级。全市共建成劳模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131个、劳模产业扶贫基地(项目)39个,大力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共选树各级各类劳模先进8224人,其中,4298人荣获五一劳动奖章,颁发五一劳动奖状780个,评选出工人先锋号1218个。
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履行服务职工主责主业,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深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实施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擦视四季帮扶品牌,2012年以来,累计发放送温暖资金5400万元,慰问困难职工8万多人次;爱心助学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累计帮助3.5万名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建立“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体系,普惠职工近30万人;组建工会三级职工法律工作站体系,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维护劳动者政治领域的安全;推动“百家民企职代会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携手筑梦·情暖职工”法律宣讲,切实提升了职工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全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着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党史和工运史学习结合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深里走、往实里走,广泛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活动,在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征程中发挥工会优势、彰显工会担当,为安阳工运事业创新发展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