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美美 通讯员 李 伟 马莉娜
过去的一年,我市金融业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帮助企业快速复产复工,全市普惠金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3月12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中心支行2021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我市各项贷款持续保持合理稳定增长,贷款增量达257亿元,创历年新高,为全市经济增长快速回归常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市金融业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稳企业保就业大局,为我市经济夯实回升基础持续提供资金支持。
去年我市各项存、贷款保持稳定增长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92.23亿元,同比增长12.88%,较上年同期高出4.9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较上年前移8个位次。去年全年,新增各项存款375.74亿元,同比多增161.87亿元,区域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足。
“十三五”期间,我市贷款总量扩大了近一倍,年均增长13.83%,是我市历史上贷款增长最快的时期,为我市实现规划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持续动力。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29.79亿元,同比增长15.42%,较上年同期高1.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较上年同期前移4个位次。
我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有所上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9.37亿元,同比增长15.12%,高于上年同期0.78个百分点。全市共新增小微企业贷款53.77亿元,其中,新增小型企业贷款44.91亿元,新增微型企业贷款8.86亿元。涉农贷款增速略有回落,农户贷款稳定增长。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71.1亿元,同比增长13.05%,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351.59亿元,同比增长13.64%,高于上年同期5.55个百分点。
全市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近年,我市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人行安阳市中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力度加大,央行资金直达实体经济,仅去年一年,累计为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22.39亿元,同比增加7.73亿元;发放支农再贷款余额2.66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1.34亿元。金融机构通过使用人行提供的再贷款再贴现低利率资金,相较其用自身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低2个百分点至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实体经济利息支出约4000万元。
全市金融业充分运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提高延期率和信用贷款占比,切实降低企业的贷款难度,实现应减尽减。截至去年11月末,我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1%,较年初下降0.94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47%,较年初下降1.04个百分点。去年全年,全市金融机构为企业类贷款全年降息减费约3亿元。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市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市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安阳分行去年新增贷款54.1亿元,占全市增量的1/5;我市农信农商系统增加贷款56.88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安阳分行增加贷款34.74亿元;中原银行安阳分行增加贷款23.01亿元;中国工商银行安阳分行增加贷款19.64亿元。上述5家机构贷款增量占全市的73.07%,为支持我市实体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人行安阳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
力争今年信贷投放实现更大突破
“我市金融部门要清楚地认识到‘稳企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发展,要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资金配置功能,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金融现代化改革带来的融资便利。”人行安阳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金融机构要早谋划、布好局、开好头,力争全年信贷投放实现更大突破。
今年,全市商业银行将继续实施“应延尽延”政策;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坚持让利于企业,持续降低企业融资负担;强化金融创新意识,逐步改变传统的抵押担保模式,提升信贷投放效率;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发适合的融资产品。
为加快优化我市信贷结构,调整信贷投放重点,金融机构将在今年加大对我市生产经营企业的摸排,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和资金真实需求,做好与企业贷款项目的有效对接。同时,今年我市将加大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三农”、科技创新型企业、普惠小微和民营企业、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的资金支持。
人行安阳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会增加县域农村信贷额度,加大农户信用贷款投放比重,切实稳定好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积极借鉴域外支持科创企业的金融模式,根据我市科创企业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加强与有财政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科创基金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发展新模式;确保普惠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让其得到的资源与其对经济的贡献相匹配;科学研判技改项目未来发展以及对企业、对全市经济的重要性。最终,加快推进绿色信贷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