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凡 文/图
3月1日早上,天气阴沉,零落的雪花飘洒在大地上。当天是杜文波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归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他顾不上身体疲惫,早早来到工作了近5年的汤阴县五陵镇南小章村,把党中央的关怀带给父老乡亲。
“这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杜文波动情地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心情激动、备受鼓舞。我只是全国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中的普通一员,我会继续在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为汤阴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回到村里,杜文波第一件事就是和村“两委”干部商议今后的工作打算。“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今年大家一起埋头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杜文波语气坚定地说。
2016年10月,杜文波被选派到南小章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南小章村远离汤阴县城,与浚县、内黄县交界,是典型的偏远地带。长期以来,由于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靠传统种植维持生计。
杜文波住进村党支部书记家,与其同吃同住。他每天走访入户了解民情、整理扶贫档案、采集金融扶贫信息、为贫困户申请大病医疗救助……那一年,杜文波加班是常事,深夜12时以前没有睡过觉,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他也记不清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从拉家常到解决实际困难,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工作渐渐有了成效。“大多数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无法外出务工,我要想方设法让村民在家门口获得收益。”杜文波说。
要想富,先修路。要改变落后的面貌,第一步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5年来,杜文波向上级争取各类帮扶资金500多万元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硬化村里的主干道2407米,硬化人行道440平方米,硬化小巷道路386平方米,修建柏油路850米,方便了村民出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实施电网改造,解决了群众用电难问题;投资25万元修建U型渠2500米,解决了群众浇地难问题;安装路灯160盏;投资69.74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投资31.79万元新建标准化卫生室、投资9.8万元对村西提灌站进行提升改造;在村东、村西分别建了文化广场。通过几年的努力,南小章村一改落后面貌,成为村容村貌先进村。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增加群众收入、变“输血”为“造血”的有效途径。杜文波在充分了解南小章村的村情后,确定了3条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先是带领村“两委”干部盘活了4.8公顷村集体土地,为村集体每年增加5.04万元收入。随后,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5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一座并将其租赁给浩欣服装加工厂,村集体年收租金12万元。村里投入资金29.7万元,新建25kW光伏发电站一座,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
2019年,南小章退出贫困村,第六批县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也即将到期。面对村里还未彻底完成的脱贫工作,杜文波再次向组织申请留任。这是他继2017年期满申请留任后的第二次继续留任。“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关键阶段,紧要关头,我不能半途而废。群众需要我,我就继续干。”杜文波毫不犹豫地说。
对于群众存在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20多年前,60多岁的贫困户张枝从陕西来到河南,原籍户口早已注销,一直没有户口,成为其丈夫袁军去世前唯一发愁的事情。2018年,杜文波带着张枝到陕西省岚皋县滔河镇办理户口。岚皋县地处山区,一路都是盘山公路,况且张枝离家多年,找人更是难上加难。最终,杜文波克服重重困难,在滔河镇车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开了证明。3个月后,张枝收到了其弟从陕西邮寄过来的户口簿。至此,全村5个没有户口的贫困人口全部落户。有了户口簿还需要办理身份证和迁户口。2019年,杜文波与张枝再次奔赴陕西省岚皋县滔河镇。当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说:“你是去年来过的那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吧,我们为你心系群众的情怀点赞。”
5年来,杜文波坚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努力改变村容村貌、为民解忧除困,用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2020年,该村34户105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
杜文波感慨地说:“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有幸参与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变革,我的意志得到了磨炼,我的思想得到了洗礼,我的人生得到了蜕变。但是,我感受最深的是各级各部门对驻村工作的关心、支持,全社会力量形成的大扶贫格局,村民的善良与纯朴,贫困群众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