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李吉昂 艳 会
3月9日,记者在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育种中心看到,科研人员正在对上千份玉米材料进行筛选、编号、整理,通过层层考查,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种质资源材料。
“这些材料抗性好、耐贫瘠、品质优,为滑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该公司科研人员王旭宁说。
王旭宁介绍,2014年,该公司建成200平方米的低温低湿库。这座低温低湿库分为中期库和长期库,其中中期库的种质资源保存年限在15年以上,长期库的种质资源保存年限在30年以上。目前,该公司拥有种质资源3500余份,为下一步全面挖掘这些优质资源的特性、培育更多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了资源保障。
在该公司500余平方米的科技成果展示厅内,记者看到,玉米、小麦、花生等品种及成果琳琅满目。“这是我们公司科研人员经过近20年的时间培育或引进的优良品种,其中有30多个玉米品种、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和10多个小麦品种。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滑县的良种覆盖率,助推了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公司董事长赵秀珍说。
农业要丰收,良种是基础,良法是保障。近年,为提高农业综合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加速乡村振兴,滑县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粮食品质做文章,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走绿色、优质、高效、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十三五”以来,该县仅滑丰种业一家公司就自主培育出国审玉米品种5个和通过不同省份审定、认定的玉米、小麦品种10余个,同时引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1个、高油酸花生品种3个,培育的各类农作物品种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省每年推广面积在33.3万公顷以上。
目前,滑县小麦良种繁育企业有10余家,建立稳固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3万公顷,小麦良种繁育面积实际在2万公顷以上。以滑丰种业为代表的种子企业逐步完善了全县良种推广体系,优化了粮食品种结构,加快了良种化进程,使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滑丰种业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采取“公司+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种粮大户”等形式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民参与良种繁育及优质专用粮生产,建立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1.3万公顷,带动农户6万户,基地农户年增加收入近9000万元。
该县重点推广了优质强筋小麦、优质中筋小麦、粮饲兼用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油酸花生等优良品种,粮食产量、品质大幅提高,全县小麦专用率已达100%。
枣村乡八里铺村有耕地近70公顷,其中种植高油酸花生40余公顷。“我们村种植高油酸花生两三年了。滑丰种业公司将种子送到家里、技术服务送到地里,还高价回收,收购价格每公斤比普通花生高2.6元,带动全村增加收入9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子峰说。“去年,我种的西农20小麦亩产650多公斤,全部由滑丰种业公司高价回收,比起其他常规品种每亩增收150多元。”该村一位村民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赵秀珍说,“我们公司要自觉担负起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根据滑县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麦良种繁育和优质专用粮生产,引导农民做好农业结构调整,推广技术、谋划产业,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助力下,百姓的“米袋子”不断充实。一组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2020年,滑县粮食产量平均亩产从33公斤提高到500余公斤,增加了15倍。“十三五”以来,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更加明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有力。去年,该县夏粮总产量约94.2万吨,秋粮总产量约71.1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