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文静  文/图
 12月20日,恰逢周末,不少市民或带着老人和孩子在商场游玩、购物,或与朋友相约逛街、吃饭、看电影,这不,市中心的万达广场就异常热闹,附近的停车场亦是车辆进出不停。
 16时许,市民景慧将自己的新能源小汽车停在位于会展中心地下停车场的绿捷充电站,她娴熟地拿起充电枪,打开新能源车充电接口的盖子,将充电枪对接好。“我经常和家人、朋友来万达逛街、吃饭,几乎每次来我都会把车停在这里充电,一个小时左右电就能充满。”景慧是充电站的老客户了,她接好充电枪后,一刷充电卡,便与家人逛街去了。景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存量是38千瓦时,她告诉记者,她的车充满一次电可以行驶两三百公里,但因冬天天气寒冷,再加上开空调,充满一次电只能行驶200公里左右。“冬天我一般5天充一次电,平时段充电一次需要30多元。不过在这里充电可以免费停车,我觉得很方便。”景慧笑着说。
 在会展中心绿捷充电站,108个充电桩如同哨兵般安静站立,不时有车辆驶入停车、充电。记者发现,除了私家车外,还有不少新能源出租车在这里充电。16时30分许,出租车司机孙山领将出租车驶入绿捷充电站,停好车后便充上了电。“我们每天交接班的时候都会把车停在这里补电,一般一天补两次,一会儿我的搭档会过来开车,我可以直接下班了。”孙山领告诉记者,他们每天的交接班都是在充电站完成的。有20多年驾龄的孙山领已开了十几年出租车,开的车从燃油到使用天然气,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孙山领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低碳、环保、节能,而且噪声小、提速快。“我们每天都开车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着安阳这几年建设得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美,我们也应为‘安阳蓝’尽一份力。”孙山领的话语透着质朴。
 17时许,夕阳西沉,一抹晚霞映照天空。在绿捷客运西站充电站,顺丰速运中转物流车司机刘明将充电枪放回原位,准备驶离充电站。刘明开的是一辆中型厢货车,平时段充一次电需要50多元,充满大约能行驶200公里。“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快递公司的中转车、配送车基本都是电动的,低碳、环保且运营成本低。”说起对充电桩建设的看法,刘明坦诚地说,“咱市里的充电站还是有点少,希望能多建充电站,让我们都能就近停车充电。”
 “经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纯电动公交车742辆、纯电动出租车856辆。截至6月底,全市有小型电动汽车11500辆、大型车766辆。截至12月15日,我市已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41座1360个充电桩,其中,今年新建成投运充电站12座146个充电桩260个充电枪(车位)。同时,我市还有9座充电站150个充电桩226个充电枪(车位)正在建设,预计12月底可全部建成。”市发改委能源办副主任裴广明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城市公用建设用地、停车场、公共机构、住宅小区等场所,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建设小型车公共充电站70个充电枪(车位)2000个,让新能源车主能就近享受到快捷、高效的充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