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20年8月31日 星期
这两年,在内黄县东庄镇侯流村,侯永宁成了村里的脱贫典型。他在国家政策和扶贫干部的支持下,通过辛勤劳动甩掉了穷帽子,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请看侯永宁的“脱贫经”——
困境心怀希望 奋斗实现梦想


□本报记者 任贵伟

眼下,走进内黄县东庄镇侯流村村民侯永宁的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8月21日,侯永宁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再有半个月茄子就上市了,估计今年秋季一亩地能收入七八千元。”

侯永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弟弟患有精神疾病,属于二级残疾,母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 “母亲的病需要长期吃药,弟弟犯起病来也只有我能拉得住他。虽然我有力气,但是外出打工不现实。在家里,我没有本钱也没有技术,不知道能干什么,只能在附近工地、大棚里打零工。”侯永宁说,因为家里穷,30多岁了他还没有成家。以前走在村里,他总是低着头,感觉自己比别人矮半头。

侯永宁家的情况,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扶贫先扶志,根据侯永宁家的具体情况,扶贫干部为他量身制订了脱贫方案——种大棚蔬菜。“侯永宁家病人多,无法外出打工,但是他的母亲以前种过大棚蔬菜,懂种植技术,我们就鼓励侯永宁通过种大棚蔬菜脱贫。”侯流村党支部书记侯水军说。

2018年,在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侯永宁流转了0.53公顷土地,申请了扶贫贷款,建起了两栋蔬菜大棚。当年,侯永宁种植的西红柿、茄子、豆角卖了9万多元,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不怕吃苦的他一头扎进大棚里,尽情挥洒着汗水。辛勤的付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不仅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扩大了种植规模,丰富了种植品种。

谈起他的“脱贫经”,侯永宁深有感触地说:“俺家能脱贫,多亏了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多亏了扶贫干部手把手、一对一的帮扶。”刚开始种大棚蔬菜,侯永宁没有种植技术,扶贫干部就动员侯永宁参加蔬菜种植培训班,还帮忙牵线搭桥,让侯永宁与蔬菜种植专家取得联系,以便随时向专家请教。如今,善于学习的侯永宁已经成了种植能手,蔬菜生啥虫、该打啥药、怎么防治,侯永宁基本都已掌握。不仅如此,他还尽己所能,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生产难题。

现在,在侯永宁的蔬菜大棚里,忙的时候就雇人干活。说起下一步的打算,侯永宁笑着说:“俺要再建两栋大棚,不仅自己要脱贫,还要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