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学艳
我市的豫剧戏迷应该对李平生不陌生。在豫剧电视舞台艺术片《寻儿记》中,他饰演温良孝顺张凤斌,与张宝英塑造的孙淑林配合默契,那场技艺精湛的对手戏成为很多戏迷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
李平生家的墙上贴满各个时期的演出剧照,其中一幅剧照摆在醒目的位置。“这是我和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合作演出的《七品芝麻官》剧照,当时在台湾演出后受到台湾戏迷喜爱。”李平生说。
李平生的父亲是豫剧团司鼓,在李平生小时候经常带他去团里。耳濡目染,李平生学会了不少曲目,从此与豫剧结下不解之缘。11岁时,他如愿进入市文工团豫剧队学习,走上从艺之路。他牢记父亲“艺多不压身”的嘱托,每天苦练基武身把、唱念做打,练功服每天不知被汗水打湿多少次。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曾这样评价他:“这小孩儿很有前途!年龄不大,嗓子好,小脸儿长嘞不丑,扮相也好,做戏不做作,很朴实。”
李平生心中有一个信念:没有真功夫就站不到舞台中央。为此,他没有局限于自己戏中的角色,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其他演员学习。有一年,在演出《灵堂花烛》时,一名演员家中有急事离开,如果找不到替补演员就得取消演出,给剧团造成声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自学过那场戏的李平生登台救场,博得满堂喝彩。自此,在一次次救场中,他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
1989年,李平生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保英合作演出《寻儿记》,受到观众好评,迅速红遍全省及至国内很多地区,并受邀到台湾演出。在这部戏中,李平生运用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独特发声方法,在唱腔方面突破传统约束,让听众耳目一新。张宝英这样评价他:“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基本功很扎实,戏路宽广。”
1994年,因身体原因,李平生不得不离开深爱的舞台,调入市司法局法制宣传队工作。在那里,他利用戏曲、歌曲、小品等艺术形式,集导演、主演、编导于一身,深入社区、农村,广泛宣传法治知识。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他对声乐科学发声法与戏曲声腔相结合方面不断深入探索,为传统戏曲表演增添了新的音乐韵味儿。李平生说:“创新不等于放弃优秀的传统。我在研习豫剧传统唱腔时,将现代歌曲的科学发声方法与豫剧的唱腔结合起来,使声音清亮、高亢、圆润又不失豫剧的传统韵味儿。”
1995年,受邀到台湾演出的李平生,用独特的唱腔演绎了“武老生”“老丑”等反差较大的角色,令戏曲界对惯演小生的他刮目相看,为他深厚的基本功和广泛的唱腔功力点赞。他受邀走进台湾艺术学校给学生讲课,为台湾豫剧队排练的戏曲《巧县官》,成为当年台湾豫剧文化进校园的优秀推广节目。作为豫剧文化使者,李平生先后3次赴台演出、讲学。
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倡导河南戏曲人演唱的新理念,从而让中青年特别是青年喜欢上河南戏。今年,他推出的《王派小生李平生“豫京歌”作品演唱专辑》,受到广大戏迷欢迎。该专辑全面展示了他在豫剧、京剧和民族歌曲方面的才华,向听众传达了他对豫剧的独特艺术感悟和理解。
多年从艺,李平生所获甚丰。他先后获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2007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冠军,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明星版(红灯记)李玉和全国选拔赛第一名,全国5省21市戏曲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金奖,被载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李平生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素君说:“这些年来,平生在豫剧男声唱腔方面的技艺不断提高,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建树,在王派弟子中属于佼佼者。希望他广征博取、深入探索,跟着时代走,继续拓展豫剧男声唱腔的路子,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
让更多的观众和青年爱上豫剧,让河南人为家乡戏自豪、为家乡文化骄傲,这是李平生的不懈追求。